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xiāng)。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位于安徽省臨泉縣文王集團生產的“文王貢酒”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文王貢酒傳統(tǒng)釀酒技藝傳承千余載,凝聚了中華民族研究和實踐生物科技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歷史、人文、經濟、科學和社會價值。其生產工藝主要傳承五谷釀酒古法的基礎上,以傳統(tǒng)曲酒老五甑生產工藝為核心,以“傳統(tǒng)老五甑,獨家分蒸法;沉香活性古窖,蘊育醇厚美酒;古法黃金曲,造就瓊漿骨”為主要工藝特色,歷久彌新,弘揚光大。文王貢酒的產地----安徽省臨泉縣,古稱沈子國,是西周文王第十子耽季載的封地(《史記·管蔡世家第五》中有記載),當地草茂糧豐,盛產五谷,酒作坊遍布鄉(xiāng)間,后形成五谷酒釀制之法,世代傳承,已發(fā)展到成熟時期,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通過建立國營酒廠將老作坊組建成地方國營臨泉縣酒廠,五谷酒古法得以繼承。釀酒行業(yè)有句俗語,窖乃酒之魂、曲乃酒之骨、糧乃酒之肉、水乃酒之血,文王貢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有其物質唯一性,文王貢酒窖池中的黃泥,取自流鞍河畔,色澤金黃,綿軟細膩,不含沙石雜土,粘性好,防滲漏,特別適合微生物的生長,臨泉得天獨厚的天氣,土壤等自然條件特別適合于小麥、高粱等原料的種植,它們成為釀制高檔白酒的絕佳材料,而釀造用的井水,清澈透明,口嘗微甜,呈弱酸性,十分利于糖化和發(fā)酵,用本地軟質小麥、大麥、豌豆踩制而成的中、高溫曲塊,曲香濃郁,菌絲健壯,支鏈淀粉含量高,被業(yè)界稱為中原第一曲,選用優(yōu)質高粱為原料,采用混蒸續(xù)渣、老窖陳釀,緩火蒸餾,量質摘酒的傳統(tǒng)工藝,發(fā)酵期46-150天,生產出優(yōu)質的濃香型曲酒。2008年9月,在第五屆蘇魯豫皖四省峰會上,文王貢酒以其“窖香幽雅、綿柔爽凈、回味悠長”等典型風格受到專家、評委們的一致好評,位列前2名。2010年10月“文王”品牌白酒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信息來源: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