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鞋”又稱“老虎頭鞋”、“虎頭鞋”,因鞋頭形似虎頭而得名,是集實用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手工工藝鞋。
“老虎鞋”制作技藝早在明清時期就流傳在慈溪一帶民間,當時慈溪大古塘一帶制鹽所產生的廢氣導致環(huán)境惡劣,婦女生育率低,小孩常遇夭折,南方百姓的信仰以崇拜老虎為主,所以百姓用鹽花(剪紙)圖案來制作“老虎鞋”鞋底(夾鞋),鞋頭用虎頭像圖案,讓老虎來保佑小孩健康成長。凡小孩出生都穿上“老虎鞋”,成為百姓的習俗,這一傳統(tǒng)技藝流傳至今。
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小孩只在滿月時穿上“老虎鞋”以示辟邪,“老虎鞋”市場萎縮,自六十年代以來制作“老虎鞋”的藝人越來越少,“老虎鞋”制作技藝也面臨瀕危。慈溪市古塘街道對還活躍在民間的以蔣建飛(原名蔣珍奮)為傳承代表人物的“老虎鞋”制作技藝進行搶救、保護與傳承。
近幾年來,“老虎鞋”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引來了眾多的參觀者、學徒和商人。如今,“老虎鞋”已是聲名遠播,開辦了“老虎鞋”手工藝工作室,依托制作工藝教授與媒體宣傳報道,打開了“老虎鞋”的知名度。
信息來源:寧波市文化館(寧波市展覽館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