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又稱刻紙、剪窗花,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出來的一種手工藝品,據(jù)資料佐證,早在1500多年前我國剪紙藝術就達相當水平了。橫河剪紙出現(xiàn)至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由于當?shù)貧v史上移民較多,故此其剪紙的藝術風格融合了南方的細密精巧、北方的概括粗獷等特點,以陽剪與陰剪和剪與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有著自已獨特的風韻,故一直沿傳至今。
舊時,剪紙作品多用于宗教祭祀、生育婚嫁、壽誕喜慶或者喪葬習俗等等的活動中,同時也可用于屋子裝飾、器具包裝等日常生活里。它所需的材料非常簡單,就是各色紙張,(以各色臘光紙為多,按需要也可用絨紙、銀箔紙、電光紙、宣紙等等,喪葬用的則多為黃表紙和白紙)。所用的工具也就是大小各式剪刀、刻刀和墊板(玻璃、塑料、三合板均可),有條件的可增添一些燙紙、染色劑等,來豐富作品的畫面效果。
橫河鎮(zhèn)在2001起著手從學校學生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剪紙手藝,2003年成立鎮(zhèn)剪紙協(xié)會,當年就有50余少兒剪紙能手參加天一廣場上的市級現(xiàn)場表演,2004年被慈溪市命名為“剪紙之鄉(xiāng)”,2006年被授于第一批市級青少年“非遺”傳承基地,2007年編寫出了剪紙教材,期間有許多作品獲各級比賽的獎項,現(xiàn)在全鎮(zhèn)已形成了有千余名高手組成的民間剪紙隊伍,正處于后繼有人和興旺發(fā)達期。
信息來源:寧波市文化館(寧波市展覽館寧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