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安羅陂廟會(第三批省級)
羅陂廟會也稱“朝神廟會”,是當?shù)匾豁椨兄鴶?shù)百年歷史的民俗活動。此活動十年舉辦一次,規(guī)模盛大,遠近聞名。羅陂鄉(xiāng)位于樂安縣西南部,距縣城90余華里,與永豐縣交界,因此,有“邊貿市場”之稱。羅陂廟會融商品交流與群眾娛樂為一體,舉辦期間,鄰縣各路客商云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羅陂廟會活動歷史悠久,據(jù)羅陂古村兆興房草譜記載,明崇正年間,羅陂陳氏三十一世(惟榮),因家境衰敗,后經(jīng)道士指點迷津,修建神臺,雕塑菩薩,誠心敬神,并選擇黃道吉日演神游街,方人丁繁衍,興旺發(fā)達。此后,世代延續(xù)至今。
羅陂廟會活動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內容豐富,影響面廣。它的主要特征是參與人數(shù)眾多,有近千人參與。同時,活動的項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廟會前一周,要請道士為菩薩“招兵”和“點光”,其意是擁有兵馬的菩薩才具有保護村民的神靈。廟會正式開始時,數(shù)十支神銃和100余面旗幟為“菩薩”開道,接著八乘雕刻精美、描紅鎏金的神轎,以及三部案(神)器、四臺“故事戲”、一臺“秋千”等,沿著主要街道和村中街巷,邊走邊表演,場面十分壯觀。特別是“秋千”很有特色,它猶如一個可轉動的巨大風車,四個方位分別綁扎一名體重相等的盛裝兒童,轉動起來猶如蕩秋千一般,很一番情趣。整個活動結束后,由主事人將菩薩放回神廳歸位,各種器具放在祠堂保管,房人分工負責,每天早晚開放,供信徒敬香朝拜。
羅陂廟會不僅是樂安一項歷史較長的民俗活動,也是一項保存較為完整的道教祭祀活動。其道士為菩薩“招兵”和“踩碗仔”等儀式,對研究當?shù)氐澜涛幕哂休^高的價值。其次,可轉動的秋千是一項創(chuàng)新,這在江南一帶還比較少見。伴奏音樂都是民間流傳的古曲經(jīng)典,且村人會者甚多,對研究羅陂文化的歷史淵源,有著重要的依據(jù)。
建國前期,廟會在羅陂十分盛行,后因文革器具大部分被焚毀。所幸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羅陂廟會這項民俗活動重逢盛世,但因許多老藝人年事已高或去世,廟會面臨后繼乏人、瀕臨失傳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