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塔山的傳說以寶塔山為依托,反映了當地人民群眾對勤勞勇敢和正直善良精神的追求和崇敬,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寶塔山,古稱豐林山,北宋時改名為“嘉嶺山”。因山上有寶塔一座,故通常稱為寶塔山。陜西省延安寶的塔山位于延安城東南,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F存寶塔為宋代建筑,平面八角形,高約44米,塔基周長36.8米,共九層,樓閣式磚塔,寶塔底層辟有南北兩個拱門。北門額書“俯視紅塵”,南門額書“高超碧落”。登上塔頂,全城風貌可盡收眼底。塔旁還有鐘一口,擊之聲徹全城。山上還有摘星樓、烽火臺等古跡。
1937年1月13日,0中央進駐延安后,延安成了0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總后方,這座古塔便成為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寶塔山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眾多,包括“嘉嶺山”與范仲淹的傳說、能工巧匠的傳說、鎮(zhèn)邪塔的傳說等,其中以“嘉嶺山”與范仲淹流的傳說流傳最廣。
寶塔山的傳說故事寄寓著民眾對勤勞和善良的無比崇敬之情,對愛憎分明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是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又一次升華和詮釋,也是寶塔區(qū)人超越時空,追求美好生活,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繼承先族遺志,奮發(fā)圖強,自強不息的歷史延續(xù)。搶救、挖掘、保護寶塔山的傳說,不僅對豐富和完善寶塔區(qū)民俗文化內容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對及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必將產生推動作用。推廣寶塔山的傳說還能有助于人們對寶塔山有進一步了解,激發(fā)人們向往善良,勤奮工作的崇高精神品質。在社會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仍能發(fā)揮重要作用。
千百年來,寶塔山的傳說在延安世代相承,普遍流傳,主要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寶塔山的傳說在陜北家喻戶曉、廣為傳誦,具有一定的受眾面,所以具有普遍性特征。二、寶塔山的傳說引導人們能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保家為國的精神品質,具有教育性特征。三、寶塔山的傳說起源于唐宋,一直傳承至今,具有久遠性特征。四、寶塔山的傳說體裁廣泛,內容豐富,具有藝術性特征。五、寶塔山的傳說主要是靠一代代口傳心授的方法留傳至今,具有傳承性特。
除了口傳心授是我傳承方式,寶塔山的傳說的傳承還通過書籍傳承流傳,如《延安民俗叢書》藝術,民間傳承人曹淑珍從2005年從事寶塔山傳說的收集、整理和宣講工作,并堅持每天在寶塔山上給各地游客介紹寶塔山的傳說。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