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姜宇
龍口手工線編技藝以繡花(又稱刺繡或針繡,古代稱“黹”、“針黹”或“女紅”)為主,或與鉤花(也叫抽紗)技藝結(jié)合完成。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當?shù)匦纬闪艘粋比較大的產(chǎn)業(yè),編織制品主要用于生活和藝術(shù)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門簾、臺布、枕套、靠墊、童帽、肚兜、小孩枕頭、小動物玩具等,其圖案多為花鳥蟲魚和民俗風物,遍及龍口城鄉(xiāng)。
龍口手工線編以繡為主,或鉤、繡結(jié)合,工藝獨特,做工精密,花樣繁多。加工過程中,首先由擅長繪畫的人把花草、昆蟲、鳥獸或其他吉祥圖案畫成畫樣,繡者用針在畫樣紋線上密刺小孔,將畫樣置于繡料上,用顏料撲打小孔,面料上便留下畫樣紋線,然后再撐到竹制圓形花撐上(面積大的需撐到竹制或木制長方形大花撐上),依畫樣紋線進行針針繡制。按針的走法分平針繡、鏟針繡、吃針繡、擼針繡、半斗紋繡、蜘蛛繡、疙瘩繡、行梗繡、儲罐繡、鋪松繡等若干繡法。而鉤花是用一端帶鉤的長針引線結(jié)扣,鉤編出單位花樣,單個花樣相連成片或加鉤花邊,制成成品。加工時,用鉤針把白、紅、黃、藍、綠、粉等棉(絲)線運用小辮、密布、小板、雙高針四種基本針法,鉤成蒲扇、小鱉、半鱉、方豆、斜豆、周周、網(wǎng)、麥穗、苞米豆、柱等,再將其連成片,在邊緣轉(zhuǎn)圈鉤出蒲扇邊。
龍口手工線編技藝盛行時,約有3萬余名婦女專門從事加工業(yè)務,富有濃郁的裝飾趣味和鄉(xiāng)土氣息,對于研究民間藝術(shù)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它凝結(jié)了龍口婦女的聰明才智,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