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麻糍是宜豐山區(qū)農(nóng)村傳統(tǒng)特色食品,它是以宜豐山區(qū)特有的黃連糯為主要原料(黃連糯米粒粗而短,粘性介于糯米和粳米之間,其產(chǎn)量甚低,且對土、水、肥及氣候要求十分嚴格),配以純天然的黃連堿水(及黃連樹和黃梔子樹燒灰制成的堿水)制作而成的。
其制作工藝共有八道程序:一是浸米;二是濾干蒸煮;三是拌入黃連堿水;四是第二次蒸煮(多者蒸5-7次);五是倒入石臼搗打至不見米粒;六是入小石碓舂打,至表面光滑;七是搓制成形,亦可壓入模具成形;八是冷卻后,貯入堿水內,可保鮮3-5個月。宜豐黃連麻糍一般在秋收冬藏后打制,為春節(jié)及嫁娶、生日、新房上梁時的喜慶食品,亦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往往在打制成形后,還要用竹筷頭劈成十字樣或用荷樹籽點紅,以示吉祥。黃連麻糍的這一特性,使它具有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價值及極具潛力的經(jīng)濟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