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舞擴展(棲霞龍舞)
棲霞龍舞,歷史悠久,至遲在明代,這里就有龍舞活動流傳。歷史上的龍舞,多以柴龍為主,主要集中在攝山東南的龍王山周圍,每到元宵節(jié)期間,社社都要上龍王山出會,祭拜龍王,在這里形成了家家玩龍燈的習俗。并流傳至今。上世紀八十年代,棲霞區(qū)重點發(fā)展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布龍舞,并解決了龍舞道具制作問題。形成了一支制作龍舞道具的隊伍,能用手工在較短時間里做出觀賞價值較高的龍舞道具,先后為市內外及海外華人社團制作過60余條龍舞道具。區(qū)域優(yōu)勢使棲霞龍舞有著廣闊的大舞臺,九十年代以來,棲霞龍舞不斷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一直成為南京社會文化舞臺上的重要文藝形式,先后為國際、國家以及省市級各類慶典活動演出上百場,特別是編排的廣場群龍舞,更以雄渾的氣勢,壯麗的場面贏得了觀眾的喜愛。棲霞龍舞以民族性的民間藝術享譽省內外,1998年,棲霞區(qū)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xiāng)。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