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敘事山歌《孟姜女》,蘇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長篇敘事山歌《孟姜女》發(fā)源地蘆墟、莘塔(今汾湖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位于吳江市的東南面,處于蘇州、上海、杭州三大城市的中間之地,與上海的青浦區(qū)、浙江的嘉善縣、江蘇的昆山市接壤,古稱“吳根越角”,文化底蘊極為深厚。蘆墟山歌是吳歌中的一個重要支脈,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挖掘出了長篇敘事吳歌《五姑娘》《鮑六姐》、《賣鹽商》等山歌精品力作,近年來又發(fā)現(xiàn)了優(yōu)秀的長篇敘事山歌《孟姜女》。
長歌《孟姜女》共有二千二百多行,由77歲的老歌手李永良演唱,此歌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富有濃郁的神話色彩,其主題鮮明、情節(jié)生動、語言優(yōu)美,歌手獨具匠心將此山歌演繹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眾所周知,《孟姜女》原是我國著名的民間傳說,與《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并稱為中國“四大傳說”,后來逐步演變?yōu)樯礁、寶卷、民間說唱等文藝作品。山歌的形成約在明代、在清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完善,產(chǎn)生了《孟姜女》長歌。李永良唱的《孟姜女》是由他的師傅干坤順傳授的,同時他還向張云龍、朱壽春兩前輩討教,而傳授給干、張、朱三位的師傅是“毛坯阿四”,“毛坯阿四”的師傅就是咸豐、同治年間的一代歌王楊其昌。由于代代傳唱,口傳心授,加上歌手李永良的刻苦鉆研,執(zhí)著守望,對山歌的癡迷,《孟姜女》長歌得以傳承。采錄者及時地進行記錄(錄音),翻成文字,并將在不久出版的《中國·蘆墟山歌續(xù)集》上發(fā)表。
長歌《孟姜女》的問世,將豐富吳歌和蘆墟山歌的寶庫,對民間文學、民俗學、社會學、史學等方面頗有研究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