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中國拳術名稱。“八極”意為發(fā)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fā)勁動作。
八極拳為中華武術拳種之一,取其以六種開法(六大開)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防守架子)之意。稱“八極”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遠”之意。
八極拳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jù)其發(fā)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
北方稱武術為把式、八式。八極的意義在于勉勵門內(nèi)弟子要將八(把)式練到極高的境界。另外八極的訓練講求頭、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個部位的應用。所以八極之名是要求本門弟子將這八個部位的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里記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極。”這里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八極拳歷史悠久,經(jīng)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fā)揚光大,經(jīng)久不衰,代代涌現(xiàn)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