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鑲玉制作技藝(郟縣金鑲玉制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郟縣金鑲玉制作技藝始于明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作品以五大名瓷、玻璃、紫砂器、金、銀、銅、錫為主要原料。經(jīng)過雕刻、鑲嵌等幾十道制作工序,把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珍禽異獸等圖案鑲嵌于器皿之上,栩栩如生,渾然天成,令人賞心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強烈的藝術魅力,是研究中原文化和民間藝術發(fā)展的重要載體。
2021年5月24日,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申報的金鑲玉制作技藝(郟縣金鑲玉制作技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