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制品編造是指用蘆葦、高粱桿、河草、麥桿等高莖植物表皮,通過加工編造出各種民眾生活用品的技藝。襄垣,位于山西東南部長治地區(qū),與沁縣、武鄉(xiāng)、黎城、屯留地勢相鄰,這里土地肥沃,河流寬廣,地理環(huán)境適宜編造原料蘆葦生長,好的莖高四米有余,每村都有三五八畝不等的蘆葦?shù),給人們的日用葦制品需求帶來十分便利的資源條件。
葦編工藝對原材料要求苛刻,是一個追求技藝性很強的體力勞作項目。制作工具有五尺、刀子、撥子,破葦用的穿子,疊邊用的撬刀等;編造原料大致分為蘆葦、高粱桿、河草三類,其中以蘆葦編造較普遍,因其有莖高、空心、耐用、光亮、整潔、光滑等特點;制作流程有選料、去雜、破葦、碾壓、刮皮、編造等步驟,其中編造又分為起頭、做心、回編、編邊、擱角、打緊、對節(jié)、裁邊、灑水、劃痕、疊回、插邊、打刺等;紋飾分三紋、二紋、格紋和花紋,其中花紋類又分為條盤型、富貴不斷頭、滿天星、金磚漫地、方磚漫地等。制作要點歸納成的三字要訣為:選料真、破葦勻、碾壓平、刮皮凈、配料均、擺順紋、搭配勤、對節(jié)準、四角齊、八面光。傳統(tǒng)葦制品有炕蓆、床蓆、窗蓆、涼蓆、囤蓆、圓圪婁、草帽、花罩、頭發(fā)卡等。
葦編制品原材料廣泛,充分利用皮質(zhì)植物的特點,注重色澤、肌理,追求天然,體現(xiàn)了勞動民眾的淳樸、淳厚、真誠的品性。葦編品隔潮耐用,環(huán)保節(jié)能,使用便利,冬暖夏涼。與一般的傳統(tǒng)藝術(shù)相比,葦編造型觀念的主觀性更加突出,是民間使用技術(shù)和民間工藝的有機結(jié)合,也是適用性與審美性的有機結(jié)合。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