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箋畫是利用特殊的傳統(tǒng)工藝將金箔貼在宣紙上,然后運用高超的繪畫手法在泥金箋紙上繪出各種圖案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它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種特有工藝,以在畫面上連接點金、描金、泥金、灑金和泥金紙上連接彩墨作畫作為主要的方法和手段,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永濟縣永樂鎮(zhèn)“永樂宮”(1955年遷至芮城縣)道教壁畫,就有堆金、瀝粉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在繪畫當(dāng)中,這種堆金瀝粉泥金畫就是金箋畫演變的前身。
金箋畫在民國時期中條山下河?xùn)|地區(qū)永濟縣就有民間流傳,當(dāng)?shù)刂谱髂嘟鸸{要選用上好的宣紙,用金箋泥封底、打磨,經(jīng)過嚴格的處理后再貼金箔。貼金箔首先在處理好的紙面上涂上金箔膠,準備好金箔,戴上手套、口罩(不能用手指碰到金箔),然后揭開保護紙,小心謹慎把金箔貼到處理好的宣紙上(關(guān)于這一點就需要很高的專業(yè)技術(shù)水平)。把紙面全部貼滿后,再用羊毛刷輕輕的堆掃,使金箔全部粘牢。如果是金箔,這套工序就完成了。如果是銅箔,貼完后銅箔面上還要用封面膠封面,以防銅箔氧化變色。等完全干透后,再在金箋紙上用高超的手法勾線,圖案完成后,再用皴、擦、堆、染等手法完成創(chuàng)作。制作材料有宣紙、金箋泥、金箔膠、金箔和各種顏料。制作工具有羊毛刷、手套、口罩、海綿、細沙紙、各種毛筆等。主要作品為仿古宮庭畫、人物、肖像、花鳥、潑彩山水等。
泥金箋畫古樸典雅、賞心悅目,其制作工序復(fù)雜而細膩,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審美價值。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