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燈游會又稱燈游會、轉九曲等,是流傳于晉西北河曲縣長盛不衰的大型“社火”活動。清《河曲縣志》載:“上元前后三日,祀天關、地官、水官,謂之三元盛會。插燈數(shù)百枝,排練宛如陣圖,觀燈人曲折行其中者,轉燈游會也,庶民歡樂,共祝豐年,慶太平之遺意呼。”現(xiàn)燈游會以文筆鎮(zhèn)規(guī)模最盛,沿黃河邊的北元、巡鎮(zhèn)、曲峪、沙畔、樓子營、河南村等地都設有組織。
九曲黃河燈游會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舉辦,會場由彩門、燈陣、中心旗桿三部分九個“萬”字組成,稱九曲,設有九門,分子孫們、太和門、平安門、鯉魚躍龍門、吉祥門、富貴門、姻緣門、狀元門、求子門。轉燈前,有入場儀式,由會首對三官行叩拜禮,僧眾等手持樂器的在后,炮樂齊鳴進入會場,即打場,游人隨后進入,游人經九門才從出口出來!熬徘庇扇赘吣緱U搭成,中間有一中桿,十二米高,上插一斗形,頂部插一面“帥”字大旗,下置一面大鼓,游人轉燈至此擊鼓祈福。中心旗桿由彩帶向四面輻射,形成插有365根燈柱的燈陣,象征一年365日天天平安,燈陣呈方形,每柱掛一主一輔兩盞燈,這些燈最先由各家做燈自己掛,現(xiàn)為集體出資購買,為了美觀又增添了無數(shù)的彩燈勾連燈柱,空出游人觀燈通道,呈九曲連環(huán)狀,走完全程約有五華里。進來轉燈場的人在經過中桿時要抱中桿以求財、求子、求平安,有的也要在主桿前磕頭。
九曲黃河燈游會是河曲元宵習俗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它體現(xiàn)了民眾驅兇納吉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民間文化研究價值。
信息來源:山西省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