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人說話,除了愛用形容詞外,像四川人一樣,喜歡展“言子”。“言子”又叫“俏皮話”,語言學上稱“歇后語”,是漢陰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口頭語言,特別是開玩笑逗趣時,常常愛用“言子”來表達幽默的情趣。一句好的“言子”,說起來順口,聽起來順耳,寫起來順手,是一種十分巧妙地修辭方式。
漢陰“言子”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寓意深刻,通俗易懂,群眾喜愛。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運用“言子”,可以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而且可使聽的人興致盎然,回味無窮。如果恰當地運用于寫文章和文藝作品之中,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漢陰“言子”,屬于俗語范疇。古代通俗讀本中,常常出現“俗語說”的字樣,也說明了它由來已久,源遠流長。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唐代。但它的形成和出現還在此之前。
漢陰“言子”的特點,一般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這個比喻的解釋和引申。說的時候,常常只說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由聽的人自己去體會、猜測語意;蛘呦日f前一部分,歇一下,再說后半部!靶笳Z”之稱可能出此。
就其內容而言,漢陰“言子”也包括了兩部分含義:
一部分使喻義,如: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半夜吃柿子——選扒的捏。
三百斤的野豬——一張嘴厲害。
叫花子爭門樓子——說一陣還是人家的。
黃連樹下載苦瓜——從頭苦到根。
船底做鍋蓋——裝了人又受氣。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鐘馗老爺開飯店——鬼都不上門。
《玉匣記》做枕頭——夢啥說啥。
一部分是諧音雙關的,多半利用同音字的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伸出所需要的另一種意義。如: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空棺材出喪——木(目)中無人。
叫花子賣米——只有一升(聲)。
檀香木做犁彎——屈材(才)。
和尚打傘——無發(fā)(法)無天。
以上這些“言子”,在漢陰人口語中俯拾皆是,有的早已收入《漢陰縣志》之中。
漢陰“言子同其他地方的“歇后語”一樣,它是千百年來流傳在人門口邊的一種巧妙、活潑、優(yōu)美的語言,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中提煉、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我們民族語言中的一種獨特形式,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具有群眾性、地方性、生動性這樣一些特點。我們應當繼承和發(fā)展“言子”這一語言形式,恰當正確的使用它,來豐富我們的語言和生活,增加語言的趣味性和表現力,使其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和理解。但是,也要反對濫用“言子”,特別要反對那種消極、丑惡、低級庸俗,以及嘲笑人的生理缺陷的“言子”。因此,在運用時要取其精華,剔其糟粕,推陳出新,擺脫俗套,文明和諧,做到語言美。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