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樊鑼鼓是流傳于山西省萬榮縣丁樊村及其周邊地區(qū)的一種漢族傳統(tǒng)民間藝術,發(fā)軔于敬神、祈雨等民俗祭祀活動,后與隋唐時期的燕樂、吹打樂結合而成。據(jù)萬榮縣志記載,隋末李世民東渡黃河曾屯兵于萬榮,現(xiàn)萬榮境內(nèi)孤峰山存其多處遺址和相關傳說,其隨軍鼓樂《秦王點兵》更是流傳至今的名曲,丁樊鑼鼓即脫胎于此。
丁樊鑼鼓除春節(jié)、元宵做迎神賽社、鎮(zhèn)邪驅魔鬧社火外,平常還做葬禮用之。傳統(tǒng)鑼鼓曲牌有[一條龍]、[老虎拔牙]、[路徑鼓]、[鬧元宵]、[祭神鼓]、[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祭靈]、[二進宮]、[秦王點兵]、[穆桂英掛帥]等;鑼鼓套子有[黃河魂]、[故事鼓]、[祭祀鑼鼓]、[跑靈鑼鼓]等20余種。表演時,每班鑼鼓設大鐃二、大鈸二、大鼓二,扮作武士,并有一二十人頭包黃巾,高舉長條龍、鳳、飛虎、火焰旗助陣,領頭者執(zhí)大黃羅傘,稱為“鑼鼓旗傘”。上廟時彼此對架比賽,打鼓者作舞鼓槌,縱身躍鼓,飛腿跨鼓,鼓點緊湊,灑脫利落。樂器由12斤銅鑼、8斤銅鈸和特制的0.4米直徑蒙皮定音鼓以及小銅鈸、小斗鑼、開道鑼、鐃等組成。鼓的制作工藝比較傳統(tǒng),鼓腔選用桑木、椿木作料為上乘品,鼓面一般用黃牛和水牛皮,鼓釘多為鐵釘,手工打造。
萬榮丁樊鑼鼓以粗獷、剽悍、雄奇見長,演奏徐緩時如潺潺流水,重擊時如霹靂轟鳴,表現(xiàn)了黃河兒女純樸、率直、激昂、豪邁的情懷,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
該項目為第四批省級擴展項目.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