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景儒陶藝(2009年入選唐山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山陶瓷自明代永樂年起,至今有600多年。田家制作的陶瓷是唐山陶瓷歷史的代表,明永樂二年由山西汾州府介休司東村遷居灤郡,也就是現在的唐山西缸窯——窯上莊,第六世孫田文儒在錦州二佛廟村建窯制缸,田氏家譜記載由山西介休司東村遷出到現在的唐山市手拉坯師傅從1404年至今共計108位。
田景儒自幼學習制作陶瓷,是手工制坯中的少數老師傅之一。在繼承傳統技藝中有創(chuàng)新,取得許多成績,成就唐山傳統陶瓷技藝展示的一個亮點。在現代陶瓷大瓷區(qū)的環(huán)境中獨樹一幟地發(fā)揮著自己的才藝,得到社會的認可。主要代表作品有:日用陶瓷、藝術瓷、造型設計,如迎春茶具和鴛鴦瓷,給內蒙做的牛、馬、羊、駱駝、馬鞍子等造型瓷,用沙盤重現了田家窯生產古陶瓷的過程對后人進行形象教育。各種展示陳列用的藝術瓷,各種規(guī)格的瓶罐。制作主席像、雷鋒像和饅頭窯造型,為北京奧運之作了1.85米的奧運大瓷瓶,運動題材裝飾福娃等,參展成為陶瓷史形象資料。
田景儒的陶瓷在現代生活中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生命力。從選料、原料加工、形成技術、燒制、裝飾均能全面掌握運用,熱心文化工藝事業(yè),多次參加博覽會,表演技藝,培養(yǎng)新人和啟動孩子們的潛力,輔導制陶。也到天津美院、保定農大等院校講課和協助學生完成畢業(yè)設計,傳播陶瓷藝術。
田景儒陶瓷生產技藝全面,尤其擅長傳統工藝拉坯成型,能手制小件,精巧實用,如:油燈,已是收藏家十分關注的民間藝術品。過去多使用托貨成型,田景儒能利用轆轤憑雙手將泥料自下而上拉出燈座、燈身、接油盤、燈頂、燈碗、燈芯管一氣呵成。造型古樸實用。大件可做成型,燒成難度極大的2、3米高的大瓷瓶,裝飾奧運圖案浮雕,為奧運獻禮。也可依照照片塑出人物或動物的主體形象,也可參照樣品和當場對人、對物塑像,所作的饅頭型古窯模型形象逼真,成為唐山陶瓷歷史的形象實物資料的寫真。往日遍布唐山產區(qū)的舊式窯爐,今日已不得見,追尋歷史的記憶就憑借這樣的模型了。以拉坯制作而論,這是既古老又富有新型生命力的藝術手段。其古老傳統是因為設備簡單,操作均由人為,其新在于作品中,融入時代的審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無人可以替代,不能再現的一種藝術實踐,經過工藝處理的工藝品,不同于一般的書法、繪畫、雕塑作品,且有長時間保存的特點,可為永久收藏
自明以來,田家雖已有制缸師傅108人,田家后人雖有三千多人,但在唐山傳承這項技藝的田家后人僅此一家。田景儒是田迥之子,是目前最后一位制缸師傅,今已70歲,景儒之子雪民已經子承父業(yè),將技藝繼承。
信息來源:唐山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