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伏嶺鎮(zhèn)作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徽劇之鄉(xiāng)、徽菜之源,境內(nèi)文化底蘊深厚,民俗活動內(nèi)容豐富。而北村祭社更是一顆耀眼的星星。祭祀這一民間信俗于明代初期在績溪縣伏嶺鎮(zhèn)北村始起。舉辦時間為每年的除夕夜凌晨起至大年初一日。該活動頗具徽州文化元素,集中展示了古徽州的民風民俗,是徽州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俗活動。除夕凌晨宰殺三牲貢品,后將三牲打扮完畢,下午將“社豬”、“社羊”、“社雞”及其他貢品送入祠堂,迎接社神(神的牌位)進入祠堂!按悍帧碑斎丈衔纾蜕缟窕貜R,同時,分贈“社饅”給20歲以上男子。一般在“春風”日下午舉行隆重的“祭社”儀式。祭社活動按固定的程序,工作程序與規(guī)則進行。儀式程序為“序立”、“降神”、“奠帛行初禮”、“鼓樂”、“右食”、“右樂”、“讀!、“辭神鞠躬拜”、“化財”、“望燎”、“撤饌”、“禮畢”十二個程序進行。“春分”第二日,所有三牲貢品及“瓊碗”擱置祠堂一天。次日凌晨時分,四十歲男子將三牲等貢品擺放置“社公廟”,祭拜“社公”。祭祀物品有:社公社母圖像、程氏人物記、牌位等交辦下屆四十值年男子。晚上全村所有36歲男子玩舞板凳龍。祭祀活動在北村興起后,至今延續(xù)不斷,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傳承。祭社民俗活動,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人壽年豐,國泰民安,是當?shù)匕傩张e辦民間信俗活動的宗旨。祭社均由北村程氏男丁值年40歲男子擔任,而“擎龍燈”活動由全村所有36歲男子組成,形成全村參與的良好格局。
信息來源:安徽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