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飯
武宣壯族地區(qū),舊時姑娘出嫁前,在娘家最后一餐,盛滿一大碗飯,上面放一條雞腿,由親人喂食,最后要剩下幾口飯,和雞腿一起留在碗里,湯水也不能喝光,其意是要留東西給娘家,不能把食祿全帶走,以示孝忠、絕貞。有的則將剩余的飯菜、湯水拿去喂牲口。據(jù)傳,豬雞吃了,可快長快大,六畜興旺。有的把剩飯曬干,放于米缸里,日后娘家年年豐衣足食。倘若出門前這餐全部吃完,則被視為只顧公婆齊全,不顧娘家死活。此俗至今仍在偏僻壯家流傳。但新娘可以自己吃飯,不用他人喂,也有的以拒吃反對這種舊習(xí)之繆傳。
公雞拜堂
建國前,男女成婚,多系父母包辦。男家擇吉日迎親,舉行拜堂儀式時,如遇新郎出遠門或求學(xué)、逃婚、因病臥床不起等等,則由其父母搶來一只大公雞與新娘子共拜天地和祖宗。做法是,先給大公雞披紅戴花代替新郎公舉行婚禮儀式,待到賓朋鳴炮祝賀,將新娘引入洞房后,方可把公雞搶到布置裝飾毫的新籠子里休息、進餐(豐盛飯菜以待)。由的“新郎”(雄雞)被嚇得嘰咕大叫不止,頓時引得觀禮的人群捧腹大笑。此俗延續(xù)至解放初期,以后逐漸消失。但有些偏僻鄉(xiāng)村,仍有擇取吉日,新郎因疾病無法拜堂,在家族尋找同班同齡男子代替新郎拜堂完婚,這比公雞取代好多了。
帶路雞
亦稱“跟腳雞”,是壯族和其他民族慣用之信物。一是女子出嫁后的第三天(早),夫妻倆回門(回娘家),有當(dāng)晚或第二天返程時,娘家要送給一只帶路雞(跟腳雞),以示嫁出門后,不能忘記外家這條路,要經(jīng);貋碜咄羞@雄姿勃勃的公雞仔帶路,就不會迷途……。二是生下第一個孩子,滿月后,背回娘家走親,轉(zhuǎn)回夫家時,外婆或舅娘要送給外甥一只帶路雞(雄雌不拘),以示對娃娃像母雞抱仔那樣關(guān)懷看他(她)的成長。大了走上富貴之道,不能忘記外家這條路!皫冯u”,是一種吉祥祝愿的寄托,因而選擇雄姿勃勃的青年公雞,如遇自家沒有,可借別人的。
三朝、七早、十二朝之慶日
做“三朝”、“七朝”、“十二朝”是壯族的生育習(xí)俗。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殺雞拜太公(老祖),稱做“三朝”。是男孩,需搗姜片混同雞肉煮熟祭拜;是女嬰則切姜絲拌雞肉由煮熟祭拜。俗傳,男怕三、六、九(即男嬰難過第三、六、九天);女怕一、四、七(即女嬰難過第一,四、七天)。如能安全度過這些難關(guān),就可養(yǎng)育成人。解脫了嬰兒受“四六風(fēng)”(即“劑帶風(fēng)”、“破傷風(fēng)”)、產(chǎn)婦受“產(chǎn)褥風(fēng)”(即破傷風(fēng))的侵襲而夭折。所以,把做“三朝”、“七早”、“十二朝”視為大事。有的在嬰兒出世后十二天內(nèi),家中成人日夜輪流抱著,不讓嬰兒獨自睡床。做十二朝時,外婆、舅娘拿雞來和姜酒等前來祝賀外甥脫險轉(zhuǎn)安,并慰勞產(chǎn)婦吉利安康。
小孩生下第七天,稱過了“第二天”(即避免了“四六風(fēng)”),這天要殺雞拜老祖,用桃子、柚子葉給嬰兒洗澡驅(qū)邪,外婆和親友送雞送蛋、糯米甜酒和小孩衣物等禮品為產(chǎn)婦、嬰兒祝賀、添福、納彩。主人必須設(shè)宴招待。
小孩生下第十二天,稱過“三關(guān)保平安”(即解脫了“產(chǎn)褥風(fēng)”、“劑帶風(fēng)”、“破傷風(fēng)”),母子度過了十二道難關(guān)。這天,主家要大擺酒席,隆重慶賀,并放話張揚,或通知親友赴宴。有的殺豬和殺雞宰鴨備好佳肴喜迎賓客。娘家的外婆、舅娘則邀約族上的女親挑擔(dān)子(內(nèi)有雞、蛋、糯米甜酒、福祿糕、大米和小孩的帽子、裙子以及衣物)等前來賀喜。來參加“三朝”、“七早”、“十二朝”赴宴的絕大多數(shù)是女客。
腳鎖、頸圈
在舊社會里,勞動人民因缺醫(yī)少藥,生育的小孩十有八九難以養(yǎng)活,有人信神信邪,跑去找巫婆卜卦,求神問鬼。請神漢喃咄驅(qū)邪。后有茅山道教師傅說,小孩死在“三朝”、“七早”、“十二朝”,不是妖魔捉弄,而是閻羅王派牛頭、馬面來牽走。只要給小孩戴上“腳鎖”或“頸圈”就可以沖過“十二關(guān)”,確保平安。于是,人們信以為真。此風(fēng)就這樣世世代代相傳下來。一般要戴到滿12歲,方可卸下脫險。
近年來,隨著壯族的文化教育在發(fā)展,群眾用科學(xué)知識武裝了頭腦,舊習(xí)俗逐漸消失,只是那些居住在偏僻的山弄里之極少數(shù)壯家人還稍有保留著。
“腳鎖”、“頸圈”,有用銀質(zhì)或銅質(zhì)的,亦有少數(shù)以鐵線鍍上銀質(zhì)的。旨在防役惡邪侵襲。實為強加在小孩頸項、腳上的精神枷鎖,本應(yīng)早日廢除。
頭箍帽
頭箍帽是壯族服飾習(xí)俗。已婚婦女落夫家后,常戴不封頂?shù)暮谏^箍帽,額前正中帽緣鑲嵌一顆綠色珠子,以示自己已有配偶。若有男子盲目追求,則被視為糊涂、愚昧者,甚至遭到社會上人們的嘲笑與諷刺。
武宣縣城鄉(xiāng)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俗語:“眼睛沒有寶,姑娘喊大嫂……南瓜做頭袋,大嫂喊妹仔……”以比挖苦譏笑那些不了解對方已婚或未婚,盲目求愛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