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流行于境內(nèi)楊源、坂頭一帶的民俗,即每年農(nóng)歷端午節(jié)前一天的五月初四,本年度娶媳婦的人家,都要置辦豐盛的“新娘茶”(也稱“端午茶”)招待鄉(xiāng)親。此茶宴類似酒席不同于酒席,他以茶代酒,用新產(chǎn)的上等云霧茶葉,取清泉流水或井水用陶瓷瓶置灶膛燒沸沖泡之,清香甘醇,由新娘逐一敬客;席上沒有魚肉佳肴,其“佐料”均屬自家腌制的菜干、咸菜和瓜子、豆子、花生及各類糕點,多至二三十種,以顯示新娘子的手藝精巧和主人的熱情好客;不似酒宴需等客齊開席,而是隨到隨喝,數(shù)巡告辭;來客均為老婦人,服裝整潔,不屬主人特邀,且不需隨帶禮物。
置辦“新娘茶”的主人,需事先備足每條九寸長紅喜繩(即紅頭繩),待客茶畢離去時,由新娘將紅喜繩披在客人肩上,客人笑納恭喜。該俗之意:一取“九”與“酒”諧音,表示主人以茶代酒,感謝鄉(xiāng)親的關(guān)照和幫助;二因“九”屬陽數(shù),祈盼新娘早生貴子;三寓客人披走紅喜繩,借來“喜氣”,討到“吉利”。
相傳,“新娘茶”的習(xí)俗,明代就已盛行,歷史久遠(yuǎn),盡管世代更迭,歲月輪轉(zhuǎn),此俗盛行不衰,足見山里人情感之古樸純厚,人際之和睦融洽。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