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者為明朝初年新洲張旗牌灣的世襲官張炳公。數(shù)百年中,該舞張姓獨傳。至清末,才傳藝于外姓。高蹺獅子舞表演形式別具一格:舞獅人的雙腳踩在一尺八寸高的高蹺上,前滾后翻,騰轉(zhuǎn)蹦跳,表情達意。在新洲舉水以西的周鋪、倉埠、陽邏、張店等地盛行,并流傳到河南、湖南等省。
特征:集武術(shù)、雜耍、戲曲等多種表演手段于一體。
專家點評:“高人出世外,臥龍藏民間”,在湖北省和武漢市多次舉辦的“民間藝術(shù)”大賽中,新洲張旗牌灣的高蹺獅子舞表演,技驚四座,輕取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