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天山腳下的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樂器的演奏,更為維吾爾族的歌舞增添了許多光彩,是維吾爾族人民珍貴的音樂遺產(chǎn),也是祖國音樂文化中的瑰寶。2008年維吾爾族樂器制作技藝入選了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維吾爾傳統(tǒng)樂器品種多、制作美、著色好、音質(zhì)悅耳。按結(jié)構和演奏規(guī)律,維吾爾族樂器可分為吹奏樂器、彈撥樂器、弓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大類,共50多個品種。民間較為廣泛使用的樂器主要有彈布爾、都塔爾、熱瓦甫、達卜和納格拉等。彈布爾是彈弦樂器,聲音鏗鏘、悅耳,十分獨特,常用作獨奏樂器,在家慶宴樂中與熱瓦甫、手鼓等樂器組臺,為歌舞伴奏。都塔爾是維吾爾族唯一的指彈彈弦樂器,音色柔美,可獨奏,也可與手鼓一起為歌舞伴奏。熱瓦甫是維吾爾和烏孜別克等少數(shù)民族所喜愛的彈弦樂器,比較普及,彈奏時左手握頸斜滑走弦,右手持牛角片或竹片彈撥演奏。達卜,漢語稱手鼓,是維吾爾族廣泛使用的古老的打擊樂器。為合奏和伴奏不可缺少的樂器,達卜聲音脆亮,在樂隊中起著統(tǒng)一節(jié)奏和速度的作用。納格拉是以木槌敲擊演奏的樂器,漢語稱鐵鼓,主要用于盛大節(jié)日和婚禮。
維吾爾族樂器制作技藝的歷史源遠流長,起源于漢代的古龜茲國,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在選材料和制作方面要求嚴格,特別擅選上等桑木,音響效果特殊。維吾爾族樂器制作精美,音色獨特,多用于家庭宴樂,是維吾爾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