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于膠東半島的呂村年畫,發(fā)祥于萊州市平里店鎮(zhèn)呂村。生產規(guī)模雖不抵中國“四大年畫”產地,卻也因其鄉(xiāng)土氣息濃厚、工藝流程獨特、墨彩交融艷麗、手工繪制精細等特點深受當地群眾和中外客商的青睞。
呂村年畫,來自于民間,擁有相當厚實的文化底蘊和百姓根基,其題材多是祭祖、消災、賜福、賀官、慶壽、煙火接續(xù)等。其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漁樵耕讀,才子佳人,琴棋書畫。也有創(chuàng)造喜氣洋洋新年氣氛的福祿壽喜、自然風光、花鳥魚蟲、紅男綠女等。如,(影)、(影)屏、文武財神、菩薩、門神等。呂村年畫融版畫、傳統(tǒng)國畫和民間壁畫技法于一體,經過了幾代人的刻苦探索和潛心研磨,形成了今天這種勾線填色、水墨色彩相交融的民間工筆年畫風格。相傳呂村年畫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清朝咸豐年間,就有民間藝人張文蘭開畫屋教子孫繪制年畫的考證。
呂村年畫服務于民間,為廣大百姓所喜聞樂見,故而傳世不衰,至上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末,呂村年畫從品質上、風格上、數量上、效益上都達到了高峰,全村70%的人,農閑的冬季都在繪制年畫。“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苯裉,呂村年畫一去昔日之盛狀:畫屋幾乎全部拆除,繪制器具幾乎全部銷毀,子孫幾乎全部不再傳承技藝。尚在的成手不足5人,能持筆涂鴉的可湊到30人左右。呂村年畫在哀鳴,呂村藝人在呼救,因為呂村年畫是民間藝術寶庫的一塊燦爛的瑰寶,具有杰出的學術價值和不朽的實用價值,搶救、發(fā)掘和保護呂村年畫這一古老的藝術,引導、改造并利用其優(yōu)秀藝術為社會服務,為百姓服務,是當今政府和全社會的光榮職責。愿呂村年畫早日煥發(fā)出絢爛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