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是流傳在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回、撒拉、東鄉(xiāng)、保安以及漢族中的一種民歌。無論是田間勞動的阿哥、拔草的尕妹,或是千里跋涉的腳戶哥,泛舟黃河的筏子客,還是獵手、牧人、工匠,都是花兒的創(chuàng)作者和傳唱者;▋旱膬(nèi)容涉及時事政治,倫理道德,勞動生產(chǎn),家庭生活,歷史傳說,生活知識,祈禱祝福,尤以愛情生活為最。生活的艱辛掩不住他們的情感,在苦澀、單調(diào)的日子中,他們放出粗獷的喉音,大膽、熾熱、火辣,甚至有點越軌、出格,表達了真實的情感,沒有一絲一毫的遮掩、矯情,是對單調(diào)乏味的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顛覆,是對人的真實情感世界的解禁和裸露。
漳縣地處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匯沖地帶,這里是農(nóng)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匯處,因此漳縣花兒兼有河湟花兒和洮岷花兒的特征,像金鐘、大草灘等地傳唱的花兒就是較為典型的洮岷花兒,其它鄉(xiāng)鎮(zhèn)則兩種花兒兼而有之,甚至還有陜北信天游和晉西北小曲的痕跡。
金鐘一帶的花兒代表曲目是《扎刀令》或叫“啊唔令”,演唱時歌手喜歡用假聲,男女同腔同調(diào),起腔高亢,落腔悠揚,中腔平舒。尤其是問答式對唱,多是答方的第一句,即是問方的最后一句,起承十分自然、妥貼。六月六的金鐘1石崖寺花兒會歷史悠久,是周邊各縣鄉(xiāng)花兒歌手們比賽歌唱才情的舞臺,也是當(dāng)?shù)乩习傩者M行交流、玩樂、求神拜佛的盛會,更是物資交易的盛會。
石崖寺位于漳縣、岷縣、卓尼、渭源四縣交界處,農(nóng)歷六月,其它地方已是炎熱難耐的伏夏,但石崖寺因海拔高,感覺不到一絲酷熱;▋簳䦶牧鲁跻婚_始,因周圍四縣的鄉(xiāng)親們都來唱花兒、品花兒,有經(jīng)濟頭腦的小商小販自然不會放過發(fā)財?shù)臋C會,這不賣吃食的,賣針頭線腦的推著車,挑著擔(dān)子趕來了。初六日是對花兒的日子,這天小伙子打扮得整整齊齊,姑娘們裝飾得花枝招展,成群結(jié)隊、心情舒暢地來到花兒會場。但見各坡各山各溝各岔都擠滿了人,滿山遍野都是人的海洋,也是歌的海洋。一簇簇,一撮撮,男一堆,女一團,簇擁在花傘底下,滾燙、撩人的歌聲就從傘下飄了出來。
一聲“白菜心心牡丹花,遠路的朋友來了嘛?一年四季沒話說,心放寬著浪一下!庇H切的問候,一下拉近了歌手的距離;▊阆嘛h出了回音,“白楊葉葉綠油油,大水缸里裝清油。吃不愁,穿不愁,只怕陽世上歡不夠。桿一根,兩根桿,今日上了石崖山。我陪你著浪一浪,把心里話兒說個完!币粏栆淮,然后直抒愛意,盡管不知對方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長什么模樣。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雙方要的是各自感情的真實、大膽表白。果然一句“陽坡上犁地的大犏牛,乏了時要喝個水哩,尕妹是阿哥心頭肉,晚夕里想親個嘴里”一出,花傘下有人大膽挑戰(zhàn)了,“石榴花開紅似火,我疼你來你疼我;天上的星星亮的多,你為啥著單愛我!
花傘下的姑娘毫不示弱,“山核里好不過貴清山,川核里好不過鹽川。0里好不過白牡丹,人核里好不過少年!薄皩Φ煤茫珴娎绷耍 敝車挠慰蛧K嘖贊道。那邊花傘下的男子聽出了游客對對方的贊嘆,在朋友們的鼓搗下,高聲唱到:“風(fēng)吹楊柳樹擺哩,人在南洋大海哩。瞌睡心急誰解哩,還用牡丹你問哩?”這一嗓唱的“牡丹們”心上火燒火燎,嗓門發(fā)癢,“酸梨開花白尖尖,花兒坐在哥跟前。坐在跟前手搭手,心疼疼疼兒親個口!薄荣惣磳⒔Y(jié)束,歌手們?nèi)酝涣擞没▋罕磉_眷戀和希望:“手拿鐮刀割柳呢,花兒唱罷就走呢,麥子黃者招手呢,明年會上還有呢!”
天黑了,燈光在各處搖搖曳曳,和天上的月光、繁星相呼應(yīng)。唱了一天的歌聲漸漸小了,綠色如茵的草地上多了一對對的戀人,他們是早已相戀,還是白天對花兒時一見鐘情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據(jù)說有許多情男癡女在花兒會上找到了自己的伴侶。因為有關(guān)石崖寺花兒會的傳說,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傳說當(dāng)初石崖寺附近有一對青年男女,彼此相愛著,但遭到族中長者的阻撓,兩人私奔到石崖寺,坐下來對歌,用歌聲表達彼此的愛意,纏綿歌聲像一條流不盡的河沒有個停歇,最后兩人雙雙跳崖殉情。后人為紀(jì)念這一對情人,修建了寺廟,有了花兒會。也有人講石崖寺花兒會是這樣傳下來的:從前露骨山住著了叫牡丹的仙女,她愛上了山下一個勤勞憨厚的少年,兩人情深似海,山盟海誓。一天,少年在六月初六外出,不知什么緣故再沒有回來。牡丹仙子站在山坡上等情人回來,天天盼,夜夜思……竟化成了白石頭!人們?yōu)榱司拺涯档は勺訉矍榈闹邑懖挥,便在每年的六月初六到石崖寺給仙子唱歌。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