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又稱膏滋、煎膏,是一種將中藥飲片反復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fā)濃縮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半流體狀劑型。膏方有著悠久的歷史,江南地區(qū)是膏方最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上海無疑又是江南膏方應用與制作的領頭羊。
海派中醫(yī)一直重視膏方,民國初年的秦伯未最早著寫膏方學專著,此后關于膏方的專著,也多出自上海人之手,民間服食膏方的風氣由來已久,在冬季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除加強食補以外,還希望能利用中醫(yī)膏方調理補益身體,增強體質,以減少和預防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上海人的服食膏方習俗,從立秋開始到冬至左右結束,時間跨度約三個月,形成了頗為壯觀的膏方進補保健文化。
海派膏方的選料非常考究,制作工藝非常精細,膏方一般由中藥飲片、細料、膠類、糖類及輔料五部分內容組成,制作方法則有熬膏法、蒸膏法、顆粒劑制膏法、家庭制膏法等等,海派膏方制備中特別注意制備流程的控制,浸泡時間、容器,煎煮的火候,藥物添加的順序,特殊藥物的處理,過濾、濃縮、收膏等等都有一整套的詳細規(guī)定。
膏方的服食、消費已經成為一種城市的民俗,越來越多的人群開始關注膏方,不管是患病日久的,還是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甚至一些年輕人也加入到冬令服食膏方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