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漢宴十大碗食俗,江蘇省省級第四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xiàng)目名錄民俗類項(xiàng)目,由江蘇省徐州市沛縣申報。
“漢宴十大碗”是流傳于沛縣的特色飲食,傳說起源于東漢初年。沛縣漢宴十大碗可分為官府、民間兩種版本。官府的用料考究、做工精細(xì),用于招待過往官員及達(dá)官貴人;民間的十大碗,則因陋就簡,主要用于婚喪嫁娶時款待賓朋。無論是官府或民間的漢宴十大碗,其基本風(fēng)格和制作方法,大同小異。這里所介紹的,是民間的漢宴十大碗。
制作漢宴十大碗,首先要做好兩件事:過油、燉煲湯。
過油俗稱油炸酥菜。把土豆或蓮藕、山藥粗粗地切成筷子般粗細(xì)的條狀,放在流稀的面粉糊里,再加進(jìn)鹽粉、蔥花、良姜絲以及花椒、胡椒等五香大料面,均勻調(diào)拌;然后一把一把抓起來,放在滾沸的油鍋里油炸。炸好的食品,稱之為酥菜,內(nèi)軟外脆,黃燦燦的分外好吃,是制作漢宴十大碗的基本成分。
燉煲湯:把豬骨頭或牛骨頭、羊骨頭洗凈砸斷,放進(jìn)鍋里用沸水煮一煮,撈出來用清水沖洗,以去除血腥;然后再放進(jìn)鐵鍋里,加足花椒、胡椒、良姜、桂皮、丁香、肉叩等佐料,大火燒沸后,再改用文火慢慢煨燉。燉好的骨頭湯,略呈乳白色,味道鮮美,稱之為煲湯,俗稱老湯。
酥菜和煲湯做好了,就可以動手制作漢宴十大碗了。這十道大菜通常是:
燜子:把豬肉剁碎,摻入淀粉、佐料,攪拌均勻,攤成厚厚的長方形塊狀,放在籠中蒸熟,涼透;再用花刃銅刀切成長約十公分、寬約三公分、厚約半公分的薄片,周邊均帶花紋,狀似舊時玩的紙牌;再把切好的燜子均勻排在小黑碗底及周邊,中間裝滿酥菜,之后把盛著酥菜的小黑碗往大白碗里一扣,燜子翻轉(zhuǎn)都覆蓋在上邊了。再用滾沸的煲湯一潑,就成了。
扦子:先把雞蛋嗑爛、調(diào)和,分別用紅、黃、綠幾種食用顏料調(diào)均,放在熱鍋里煎成薄薄的許多大圓片,類似烙饃,俗稱“吊皮子”;再把牛肉剁碎如泥,加入佐料攤在皮子上,卷成茶杯般粗細(xì)的圓柱狀,蒸熟后,切成藕片狀,裝滿碗后潑煲湯。簽子剖面顯現(xiàn)出紅、黃、綠等一圈一圈的紋線,既好看又好吃,令人饞涎欲滴。
紅扣肉:豬肉里脊剔除肋骨,切成長方形塊狀,洗凈后放在加有花椒、八瓣、陳皮……佐料的鐵鍋中,慢慢燉熟;再把肉塊撈出來,晾一晾,切成長方形片狀;先裝在小黑碗里,注意肉皮在下,上面裝酥菜;裝滿碗后再倒叩在大碗里,潑煲湯?瓷先ヒ煌肴侨,紅潤潤的很是好看。吃起來香而不膩,極受歡迎。
油炸魚:把一兩多重的小鯽魚剁去頭尾,一剖兩片,去雜碎洗凈,放在稀面糊中攪拌,然后放在油鍋中炸熟,用刀切成粗條,注意不要完全切斷,平鋪在碗帽底,上面加酥菜、澆煲湯,裝碗方法類同紅叩肉。
甜米飯:用黑米、小米或大米,加紅棗、蓮子、冰糖、梨片、桂花等,放在鍋內(nèi)燜熟,鼓膨膨地盛滿碗,上面再均勻撒一層紅、白糖或青、紅絲。
此外,還有虎皮雞蛋、羊肉炒白菜、雞塊筍、牛肉燉豆腐……在保證十道大菜的前提下,個別大菜可以根據(jù)情況作適當(dāng)調(diào)整,并不是永遠(yuǎn)一成不變的。
最后一道菜,叫“全家福”,或稱“全碗”,是必不可缺的。所謂“全碗”,是蘑菇、豆腐、蘆筍、鵪鶉蛋、金針菜……什么都有,類似于現(xiàn)在的“雜拌”。裝滿碗后,把紅、綠、黃三種顏色的雞蛋皮子,切成長方形條狀,均勻覆蓋在上面,十分鮮艷好看。
沛縣漢宴十大碗的十道大菜,酸、辣、甜、咸兼?zhèn),一道菜肴一種風(fēng)味,能滿足各種口味的客賓,老少皆宜、人人喜愛;每道菜既可單獨(dú)食用,也可以把十道菜組合成席宴,大家圍坐在一起吃。它葷素結(jié)合、以素為主,具有科學(xué)的營養(yǎng)和養(yǎng)生價值,既實(shí)惠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