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賞燈是重要的年俗活動,花燈扎制由此成為一種帶有民俗性的特殊民間技藝。河南開封的張姓藝人以扎糊花燈而聞名,據(jù)《開封縣志》記載,清末時期的張?zhí)┤锥葎?chuàng)制“汴京燈籠”,至今已傳承六代。
開封燈彩歷史悠久,北宋定都開封以后,元宵賞燈活動盛況空前,花燈及燈彩品類在宋代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有具體而詳盡的記載。近代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元宵賞燈活動漸趨式微。特別是“文革”中將燈節(jié)及花燈歸入“四舊”行列,肆意摧殘,使得花燈扎制工藝瀕臨滅絕。
汴京燈籠張的張氏彩燈造型和扎糊技藝源于開封民間的彩燈制作傳統(tǒng),其主要品種“龍鳳呈祥燈”、“蓮生貴子燈”、“牡丹富貴燈”、“吉祥高照燈”等均體現(xiàn)著祈求吉祥如意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
目前,張氏彩燈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社會基礎發(fā)生了變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傳統(tǒng)民俗的日益淡化,汴京燈籠扎制的手工技藝備受冷落,后繼乏人,某些絕技已經(jīng)失傳。開封張氏燈彩工藝前景不容樂觀,積極開展搶救保護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