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傳統(tǒng)服飾,主要流行于西藏自治區(qū)和青海省一帶的藏族聚居地區(qū)。它主要包括措美縣扎扎服飾、林芝工布藏族服飾、科迦婦女服飾、藏北安多服飾、巴扎藏族服飾、玉樹傳統(tǒng)服裝、華熱服飾等類型。
措美縣扎扎服飾歷史悠久,其來源在當?shù)赜兄鴦尤说膫髡f。7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扎扎服飾在社會上被視為高尚生活用品而得到推崇。服飾中的彩靴“甲黔”相傳原是哲古宗給地方政府繳稅時的一種貢品,它底子厚,皮面結實,穿著起來美觀舒適。在有關吐蕃王朝與中原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及7世紀藏族歷史、文化、藝術、民俗等的研究中,扎扎服飾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林芝工布藏族服飾深受當?shù)靥厥馍瞽h(huán)境的影響,而與其他藏區(qū)的服飾產(chǎn)生了較大差異。這種服飾經(jīng)歷了一個從簡單實用到華麗大方的發(fā)展過程,其產(chǎn)生與工布地區(qū)藏族先民放牧、打獵、砍樹的生活習俗密切相關。林芝工布藏族服飾大體可分節(jié)日盛裝、平時服裝及特殊勞動時穿著的工作服三種類型,它有無領外套、無袖外套等樣式,制作簡單,風格華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林芝工布藏族服飾在做工、質(zhì)地、裝飾物搭配等多個方面都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完善,在保持原有服飾形態(tài)不變的前提下益顯華貴動人。
普蘭縣科迦村的藏族婦女服飾起源于后宏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這種服飾包括服裝和首飾兩大部分,服裝部分由咖啡色氆氌女藏裝、彩虹鞋、披肩、帽子、羊羔皮、水獺皮、緞子等組成,首飾部分由嘎窮、嘎累、吉烏、恰恰、巴塔、那玉、方形純天然金片、翡翠瓶、珊瑚、銀片、銀粒、松石、超級銀鏈、超級松石鏈等6815件飾品組成?棋葖D女服飾造型別致,風格高貴典雅,在設計中采用夸張的藝術手法,體現(xiàn)出豐富的想像力,令人嘆為觀止。
藏北安多服飾歷史悠久,它在盛唐時期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而漸趨成熟,傳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安多牧民世代穿著羊皮藏袍以抵御高寒的氣候,在此狀況下,安多服飾與其他藏區(qū)的服飾形成了較大差別,這在帽子的制作上顯現(xiàn)得尤為明顯。安多以羊羔皮、絲綢等作為制帽原材料,帽頂中央豎有一根用布條卷成的小柱子,高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安多服飾的款式達一百八十余種,牧民服裝有日常服飾與節(jié)日、禮儀日服飾之分,日常服飾講求輕便耐用,節(jié)日、禮儀日服飾則注重精美大方。安多藏袍多有佩飾,男子腰帶上往往佩帶腰刀、火鐮、子 等,既反映出游牧文化的特點,又與現(xiàn)代生活發(fā)生著聯(lián)系。
申扎縣巴扎地區(qū)的服飾采用當?shù)匮蛎珵樵,樣式與造型十分獨特。這種服飾系由牧民自己手工制作而成,制作工藝在家庭內(nèi)部世代承傳不絕。衣服上的手工刺繡古樸典雅、寓意深刻,與服裝相配的裝飾品精巧別致、美觀大方。巴扎藏族服飾是當?shù)孛袼住v史和生產(chǎn)生活習俗的生動反映,具有一定的社會學、民俗學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玉樹傳統(tǒng)服裝由服裝和裝飾兩大部分組成,服裝部分主要包括藏袍、藏帽、藏衫、藏褲、藏靴等。藏袍以藏族傳統(tǒng)的長袍為基本款式,分冬、夏兩種類型,最常見的冬裝有察日桑古、勒察、察日等,夏裝有加瑪桑古、錦新、加瑪?shù)。除此以外,玉樹服裝還有常服和禮服之分,常服以各種布料氆氌、羊皮、羊羔皮為原料,禮服以各種毛呢、綢緞、氆氌、羊羔皮、狐貍皮為原料。玉樹人稱藏靴為“朗”,玉樹藏靴種類較多,有“囊朗”、“高朗”、“藏巴尕夷”、“鍋子朗”等不同的樣式。玉樹傳統(tǒng)服裝的裝飾部分主要由頭飾、耳飾、項飾、手飾、腰飾等組成,顯示出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華熱藏族服飾有男女之別,男 飾以白色為吉祥,常采青、紫、草黃色,藏袍寬大,衣長過體,不用紐扣。華熱藏族男性往往身穿白色褐衫、淺色布褲及用羊羔皮或豹皮做領、羔皮或氆氌嵌邊的吊面皮襖或白板皮襖,腰系紅綢帶。華熱藏族婦女夏季戴嵌黑邊、頂綴紅纓的尖頂白氈帽,穿布袍、藏靴,冬季戴被稱為“四片瓦”的四耳皮帽,穿狐皮領、水獺皮邊的吊面皮袍。華熱藏族服飾中最有特色的是白色高筒氈帽,這種氈帽嵌有銅、銀頂座,上綴紅纓穗,風格華美,造型獨特。華熱服飾保留了華熱藏族眾多民間藝術和手工藝的原生形態(tài),在藏族民間文化的傳承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藏族服飾是藏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凝聚著藏族人民的智慧,具有獨特的藏學、社會學、民族學、民俗學、少數(shù)民族服裝史和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