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朱氏正骨術,是朱氏家族在繼承和汲取了民間傳統(tǒng)正骨文化,經過長期摸索、實踐和總結而形成的。第一階段以清康熙年間朱孔富開啟朱氏正骨先河,朱詩祖、朱書恒、朱禮友三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而形成了朱氏正骨術。第二階段從民國時期開始,第五代傳人朱義為完善了正骨手法和藥物組方,上世紀60年代,第六代傳人朱豐高、朱豐榮,在家庭診所、朱村紅旗正骨站收治傷者,富平縣政府以朱氏兄弟為核心組建“八里店骨傷醫(yī)院”,這是朱氏正骨術的成熟階段;第三階段為上世紀90年代后,以朱龍為代表的30多名傳承人和傳承人群體,將朱氏正骨醫(yī)術從理論、手法、藥物和康復方法進行了規(guī)范和推廣,形成了朱氏正骨術的發(fā)展階段。
朱氏正骨術復位手法簡易而具有“穩(wěn)、準、輕、快”的特點,如“橈骨遠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徒手復位等;一些復位手法為其獨創(chuàng),如“肩關節(jié)脫位逆向復位法”“頸椎旋轉定點復位法”“手法整復持續(xù)牽引、固定治療第五掌骨頸骨折”等填補了中醫(yī)正骨教科書的空白。朱氏祖?zhèn)飨盗忻胤剿幬镉小敖罟侵雇呆薄暗蚧钛ⅰ薄爸兴幰骸薄皞平庸悄z囊”“外洗劑”。正骨手法和祖?zhèn)魉幬锏呐浜鲜褂茫构钦壑斡蔬_到了95%以上,比常規(guī)骨傷療程縮短8-10天。
該項目體現了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的價值和特色,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社會問題,具有積極明顯的社會功能。朱氏正骨術吸取了關中、陜南地區(qū)的正骨經驗,凝聚了陜西民間正骨療法之大成,一些獨創(chuàng)手法和系列中醫(yī)藥物豐富了中醫(yī)正骨方法,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臨床實用價值。
2021年,朱氏正骨術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