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我縣盛行。社火(來源無據(jù)可查),主要是在春節(jié)期間與火龍、彩龍、獅舞、車車燈、彩蓮船等一起上街表演,據(jù)藝人們講,春節(jié)期間抬社火是為了熱鬧、好看、好玩。
解放前蓬安每年二月春臺會(有名打清西焦),也是抬社火上街表演,是為了少火災(zāi)、免瘟疫。大的慶祝,抗日勝利蓬安全城扎牌房,遍街掛彩燈,與社火交相輝映,聲勢浩大,蓬安全城熱鬧了好幾天。
社火的形式多種多樣,有高臺社火,平臺社火,夜間社火,地臺社火。所扎的芯子花樣也很多,有頂芯子,中芯子,轉(zhuǎn)芯子等。
過去抬社火,是由懂行的藝人把表演的藝人扎在人做的山石上或云彩里,藝人在高離地面的頂芯子上(約有現(xiàn)在二層樓房高,做優(yōu)美的舞蹈造型動作,由下面的人抬著-表演。解放后,由于街道電線阻礙,加上會扎社火的藝人大部分已去世,如今的高臺社火已失傳。通過演變,如今流行的“彩車”就是把汽車用紙花和彩綢扎成圖案或表演的人穿戲裝,站在汽車?yán)镒鑫璧冈煨蛣幼,由汽車開著進(jìn)行通街表演)。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