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定鎮(zhèn)岳店村北二里許有一座長不到二里,高不足五米的小山丘,人們稱金鎖嶺。金鎖嶺的來歷雖無文字記載,但在民間卻有兩個傳說。一說樂毅伐齊后被封為昌國君,封地在昌國城。伐齊的大本營在岳店。后來,人們?yōu)槠湫薜臉芬銖R,頭枕東南方的諸山,腳蹬西北方向的澇淄河、豬龍河二水。傳說樂毅是蒼龍轉(zhuǎn)世。依山傍水勢大無比,故此能大破齊軍。當(dāng)田單即墨城大破燕軍復(fù)齊以后,便將此嶺取名金鎖嶺,寓意鎖住樂毅這一蒼龍,使其永不出世,不再作亂。二說此嶺所處地界為白色石灰?guī)r結(jié)構(gòu),唯有此嶺有一溜幾米來寬的黃色沙質(zhì)巖裸露于地表,猶如白玉鑲上一道金鎖鏈,故稱金鎖嶺。兩種廉潔哪種正確,無從查考。但清朝中期在當(dāng)?shù)匕l(fā)生的一個故事則使金鎖嶺出了名。
清朝同治年間,周村附近丁家莊有一讀書人,姓焦名云龍。他與鄰村的幾個車夫一起推炭賣炭,經(jīng)常從此嶺上經(jīng)過,人們稱為“推腳”。一次,他在嶺上的灌木叢中發(fā)現(xiàn)了一窩將要出飛的鴨蘭子,他便將其逮住,送給了嶺下田家莊的一群玩耍的小孩,并隨口教這群小孩唱了一首兒歌:“金鎖嶺萬丈高,閻王鼻子馬峰腰,鴨蘭子下了蛋,滾不到底就出飛了”。從此,這首兒歌就在田家莊附近各村廣泛傳唱。更奇妙的是,20多年后,焦云龍在山西為官期間,利用這首兒歌巧妙的搭救了一名落難的老鄉(xiāng)。
同治十三年,焦云龍考中了進(jìn)士,被放到山西三元縣任知縣。任職期間,審理了一場為爭水而引起的人命官司。被告是一位為人家做長工的山東淄川田家莊人仇緒端。那一年大旱,因爭水澆地,兩村發(fā)生械斗,械斗中,仇緒端失手打死了一人。按大清律法,因爭水群斗而致死人命的不判死刑,而是判流放或勞役。焦云龍翻閱犯人卷宗時,回憶起當(dāng)年推腳時經(jīng)常在田家村頭店鋪歇腳,受到店鋪周圍老鄉(xiāng)的照顧,相互熟悉,便盤算想法搭救這位老鄉(xiāng)。
當(dāng)升堂審案時,焦云龍一看犯人,似曾相識,仔細(xì)一想,原來是田家莊那群小孩中的一個。雖然已成壯年,但兒時的模樣還依稀可辨。大堂上,焦云龍照例詢問了犯人姓名,年齡,籍貫和案由經(jīng)過,犯人照實回答,一一招供。焦云龍聽過犯人供述后,一拍驚堂木說:“大膽刁民,你出外謀生,不奉公守法反而械斗-命,本官豈能輕饒!現(xiàn)將你發(fā)放到兩千里外,山東濟(jì)州屬下的無影山旁的金鎖嶺去充軍。這地方‘金鎖嶺萬丈高,閻王鼻子馬峰腰,鴨蘭子下了蛋,滾不到底就出飛了。高莊炒米糊了天,萬丈高的無影山。山高水惡,荒無人煙!孟路溉耍憧煞!背鹁w端一聽,心中暗想,這不是把我送回家了嗎?炒米、湖田、高莊都是家鄉(xiāng)村名,而無影山則是一座高不過丈許的一片石頭堆而已。他抬頭一看,也認(rèn)出了縣官原來是當(dāng)年推碳時經(jīng)常從他家門口路過的焦大叔。于是便俯身叩頭連聲說:“小民自知罪行重,服從青天大老爺?shù)呐,絕無冤言!苯乖讫埉(dāng)堂點了兩名解差,吩咐道:“你倆此次押送犯人,山高路遠(yuǎn),干系重大。此去金鎖嶺有兩條路可走:走北路要過牛山、虎山、黑鐵山。高莊炒米糊了天,良香(良鄉(xiāng)村)杜棵(杜科村)出紅狗(洪溝),大紅狗小紅狗,跑出見人咬一口;走南路則需過大龍口(龍口村),小龍口,雙溝(雙溝村)吊橋(吊橋村)過道口(道口村),大吊橋,小吊橋,泗水河里沉絨毛。無論那條路皆是險惡之地,途中小心為是!眱晌唤獠钜宦,嚇得目瞪口呆。而原告聽到這一判決,認(rèn)為這犯人必死無疑,途中不是掉山下摔死,就是被紅狗咬死,或掉到河里淹死。因此,對這一判決很是滿意。
宣判完畢,照例對犯人責(zé)打四十軍棍,擇日起解,兩名解差心里害怕,一再推辭這趟公差。而焦云龍則一拍公案,嚴(yán)厲喝道:“既吃皇糧就要服從派遣,你們害怕走南北兩路,那我就指給你們兩人一條生路。只要你們從濟(jì)州換取公文后,押解犯人從濟(jì)州路東行,一進(jìn)淄川地,就近找地方取一紙回文,回來交差即可。人犯由當(dāng)?shù)匮核徒疰i嶺即可。兩名解差這才接受任務(wù),押送犯人起程。差犯三人日行夜宿,一路還算順利,20余天就來到淄川縣境內(nèi)的王村,兩個解差急忙找地方保甲換取一紙回文,慌忙返回山西去了。而仇緒端來到家鄉(xiāng),自然對地理非常熟悉,王村出發(fā)東行,三步并作兩步走,當(dāng)天就回到了田家村。
仇緒端回村后,將這一經(jīng)歷敘說給眾鄉(xiāng)親聽。從此金鎖嶺萬丈高的傳說不脛而走,在當(dāng)?shù)貍鏖_。不少文人墨客也紛紛慕名而來,觀賞金鎖嶺雄姿呢!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