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珙縣的苗族,喜歡一種特別的體育游戲——“手毽”。
手毽源于唐宋時期。據傳,它是由苗族人在栽插水稻時,受甩秧苗、接秧苗的啟發(fā)而總結、提煉出來的。
手毽用精選的玉米殼扎制成印狀的“毽托”,外用繡花布和花邊包裹裝飾好,在“毽柄”上分向插上三根長短適中、漂亮美觀的雞翅毛。至此,一個手毽就算做成了。
苗族手毽,是一項民族競技體育活動,有一套完整的比賽方法和規(guī)則,具有觀賞性、競技性與健身功能。
逢年過節(jié)或農閑時,苗族青年男女,都喜歡以打手毽為樂。參加人員可多可少,一人可以自娛自樂,兩人可以分開對打,多人則可分隊比賽,實在太多就分批進行。
手毽運動的組織和實施,與現在的乒乓比賽非常相似。而它的比賽規(guī)則,卻近似于現在的羽毛球:接著并擋回對面,算是有驚無險;假如接送失手,手毽落地,便是自己失分,對方得利。
比賽之時,只見身著漂亮衣服的苗族同胞,不斷左右運動,前后奔跑,輾轉騰挪,一會兒跳起接毽,一會兒俯身搶險,一會兒眉開眼笑,一會兒全神貫注,一會兒集體喝彩,一會兒響起掌聲。
觀看精彩的手毽游戲,除了共享勝利帶來的愉悅,體驗筋肉運動的感覺,也會感受美好青春的活力,欣賞苗族服飾的精美,感佩民族文化的博大!
苗族手毽,是一項有益的娛樂活動,也是一種健康的社交方式,既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能加強溝通、增進情誼。
目前,苗族同胞正在不斷地對手毽活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它的傳承和發(fā)展絕對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