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廟宮位于圍場四道溝鄉(xiāng)廟宮村,是圍場的東入口,是嘉慶皇帝為圍獵時拈香、小息所設(shè)。東宮廟如同其他皇家建筑一樣也是紅墻黃瓦,古松參天,皇帝秋狝入圍場前總要在此拈香拜“塞罕佛”。
東廟宮與其他宮廷建筑又不完全一樣,他有全國三個“罕見”。一是廟、宮合一為首創(chuàng);二是供奉的神靈著清裝,國內(nèi)所特有;三是郭仁鎮(zhèn)遠神的本廟是皇家赦建的最小廟宇。說起“塞罕佛”這個神靈,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傳說康熙二十二年七月來木蘭圍場狩獵,遇到了一位蒙古姑娘,封這位蒙古姑娘為金蓮仙子。同時被一個誤闖皇帷捉-的農(nóng)夫救了性命,因他救駕有功,康熙封他為“塞罕佛”,那只-也被封為金蟾。兩個被雷擊死的士兵封為四品侍衛(wèi),侍奉“賽罕佛”左右。同時在農(nóng)夫救駕處為“塞罕佛”修一座小廟,供皇家拜祭,這就是“塞罕佛”的真正來歷。
自康熙修建“塞罕佛”小廟以來,康熙、乾隆、嘉慶皇帝每年來圍場狩獵必去祭拜。嘉慶皇帝多次來圍秋狝,總覺得這個“塞罕佛”小石廟太簡陋,也太寒酸了,且又孤零零地建在荒無人煙的高原上,年年祭拜也不方便。于是在嘉慶十六年,在木蘭圍場七十二圍之一的“伊遜哈巴圍場”之處修建行宮后,便把供奉在塞罕壩上的“塞罕佛”神像請到了自己的行宮中來了,以表示對這位救過圣祖皇帝性命的“塞罕神”的敬重。這樣“神”和人便同住一個宮了,從此就叫這個行宮為“廟宮”,這就是“廟宮”的由來,這個美麗神奇的的皇家傳說在當(dāng)?shù)亓鱾髦。獨特的皇家文化,對研究清代民俗、民風(fēng)、信仰,充實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等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