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縣地處環(huán)京津環(huán)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環(huán)抱其間,京九鐵路穿越縣境,國家及省級三條公路干線縱貫全縣,交通十分便利。蔡頭村位于文安縣城西北25華里,歷史悠久,古音樂會始創(chuàng)于嘉靖年間,由天津王口大寺、圍河西橋大寺主持和尚本發(fā)、本舍所授,屬廟堂音樂。
蔡頭村音樂會傳承至今已四百余年,演奏時樂手們圍長桌而坐,持管者坐在中間。單獨演奏打擊樂合奏時鼓居中,鈸、鐃及鐺子、小镲分坐在鼓手兩側,樂器由管子領奏,笙、笛子、云鑼及打擊樂器配合,由二十四個樂手組成,所吹的主要曲目有《皮皮令》、《燈華灰》、《八板》、《四蛾子》、《海馬》、《辭曹》、《思曹》、《合四拍、大哨》、《倒金燈、大哨、沙趴》、《合四拍、正調》、《樂章》、《尾》、《思曹、大哨》、《樂章、大哨》、《大走馬》、《小走馬》、《泣顏回》、《錦堂月》、《山坡羊》(靠凡調)等。《樂章》為北樂中少有,本音樂會曲目已被列入《中國音樂年鑒》一書,古音樂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F存工尺譜一本,曲本沒有音符,完全由老藝人用工尺譜口傳心授傳承。
古音樂演奏常以喪事為主,每年逢年初一采用行走吹奏方式上廟敬香為紀念,周圍村鎮(zhèn)有廟會慶典也到會慶祝演奏。保存至今的九孔管已有二百多年歷史,老藝人馬寶全在文革期間曾將此管藏于墻縫中得以幸存。
蔡頭村音樂會自立會以來,未受其他音樂形式的影響,仍完整保持著原初形質。該音樂會熱情為鄉(xiāng)里民俗服務,也娛樂了一代又一代鄉(xiāng)親,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強化了當地樸實淳厚的民風,凸顯了民間宗教音樂的教化功能。
信息來源: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