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龍是用稻草編織串接起來的,每五米為一節(jié),最長(zhǎng)100多節(jié),短的二三十節(jié)。為祈得三星高照、人丁興旺的吉意,每年正月初一日,幾位老人在祖祠一起編稻草龍。龍的主體是根稻草繩,插上香火的又稱香線龍;掛燈籠的又名燈龍。龍頭、龍尾和龍珠由香火組成。龍頭上插上兩根竹子,掛上兩盞燈籠,叫龍眼;用竹篾綁住紅薯插上三炷香稱龍須;用來引路的龍珠是一個(gè)插滿了香火的大紅薯。龍頭龍尾一般是大人扛的,提龍繩的大都是小孩子。舞稻草龍一般都在正月初一、初九(天公的生日)、十五(元宵節(jié))晚上7點(diǎn)開始。三聲炮響后,稻草龍便在鑼鼓隊(duì)開路下,繞著村頭村尾游走,舞獅隊(duì)在龍兩旁伴舞。如果村民家里年前有建房、婚嫁、添丁之類的喜事,主人會(huì)端上紅酒,擺上糖、雞等供品“拜平安”;龍拜廳堂,喝龍酒,吃供品,繞房一周。舞龍結(jié)束,家家戶戶鳴炮迎接舞龍回家的人,稱“接龍燈”,煮吃米粉紅蛋犒勞,以兆好運(yùn)。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