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廟會
燕郊廟會歷史悠久,相傳從唐宋以來就開始盛行。燕郊鎮(zhèn)的廟會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的天齊廟會,一個是正月二十八的火神廟會。
天齊廟會正名為敕建東岳廟。位于燕郊鎮(zhèn)大街西門外100米偏西路北,占地約50畝。分為東西兩大院落,西邊院落為東岳廟(天齊廟),東邊院落為火神廟。東岳廟座北朝南,規(guī)模宏大,氣宇軒昂、富麗堂皇。步上九級石階是天齊廟山門,中間是大門,兩旁各有一小門,一拱三甕;穿過山門,迎面就是巍峨的天齊大帝主殿,斗拱飛檐,雕梁畫棟,氣勢非凡,殿外依次矗立各種石碑。大殿供奉的是東岳天齊大帝,大殿兩側(cè)是配殿,東廂殿是傳說中的神怪塑像,西廂殿供奉千手千眼佛。
據(jù)《辭!酚涊d:東岳大帝:道教所奉泰山神,姜子牙封黃飛虎為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傳說泰山神掌管人間生死!对企牌吆灐の逶勒嫘螆D序》東岳泰山君領(lǐng)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生死,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所宗者。泰山神于唐玄宗時被封為“天齊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簡稱“東岳天齊大帝”或“東岳大帝”。每年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八為祭祀日。
廟會一般從農(nóng)歷三月二十六開始到三月二十九結(jié)束。廟會期間正值春末夏初,全鎮(zhèn)萬人空巷、盛況空前。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燕郊,到處人聲鼎沸。天齊廟里香煙繚繞、木魚聲聲。
廟前廣場和燕郊鎮(zhèn)內(nèi)大街兩側(cè),擺滿了各種貨攤,吃、穿、用、玩一應俱全。廟會期間不僅有本鎮(zhèn)高蹺會、大鼓會、小車會的精彩表演,還有各地專門趕會的各地表演團體來鎮(zhèn)演出。
在文革的十年中,燕郊的廟會活動也沒有間斷,不過換了個名稱,叫商品物資交易大會。屆時中趙甫、馬起乏、小五福、夏墊等地供銷社齊集燕郊,搭起布棚、展示各自的商品。1984年改革開放以后,廟會由燕郊鎮(zhèn)大街移到了行宮商貿(mào)市場。從那時起,每年都有廟會活動,廟會越辦越精彩。
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八是火神祭祀日,是一年一度的火神廟會。一般參加廟會活動的是鎮(zhèn)里各家商號、店鋪。他們在祭祀日紛紛來到火神廟上香,并供奉敬神錢糧,以祈求火神爺保佑買賣興隆、財源茂盛、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