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寧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長期以來,畬族民眾創(chuàng)造和繼承了一系列傳統(tǒng)祭祀儀式,諸如做功德、傳師學師等民俗活動,是畬族民眾人生儀禮民俗中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又成為極具個性的民族藝術。
做功德是畬族成年人死后,家屬為“超度亡靈”而舉行的傳統(tǒng)祭祀儀式,主要通過歌舞來紀念畬族始祖龍麒,并以此教育后代。傳師學師又稱做陽、做聚頭、壽祿、祭祖等,由法師主持儀式,通常要持續(xù)三晝夜,表達了畬族崇敬祖先的感情和緊密團結、祈福消災的愿望。
記述畬族源流傳說的長聯(lián)歌——《高皇歌》記載:“龍麒自愿官唔愛,一心閭山學法來,學得真法來傳祖,……盤藍雷鐘學師郎,收師捉鬼法來強,手反千斤天羅網(wǎng),兇神惡煞走茫茫!敝劣凇白龉Φ隆痹凇侗P瓠世考》中有載:“盤瓠因為游獵,……跳過大樹,被株尖所傷而終,……殯后長腰木鼓,長笛短吹,男女連聲唱歌。窈窈跳踢舞弄者不能及”。畬族《祖圖》中即有“閭山學法”圖像,也有多人手拿道具,一人手擎寫有“超魂超度”字樣的木牌翩翩起舞的形態(tài)。由此可見,“傳師學師與做功德”是以畬民族的源起流變密切相關。據(jù)考自唐宋就有畬民在景寧的敕木山、澄照大赤垟?shù)鹊囟ň,明代大量入遷,日后不斷繁衍壯大。故而《畬族祭祀儀式——畬族傳師學師與做功德》就在浙江景寧畬族聚居區(qū)代代相傳,并漸漸形成相對獨有的文化品格和人生禮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