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誕生地,至今保留著先賢朱熹的大量遺跡。尤溪縣紀(jì)念朱熹活動可追溯到南宋嘉熙元年(1237),其時縣令李修捐資在縣城南的公山之麓修建文公祠、韋齋祠、半畝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以紀(jì)念朱家父子。之后每年春秋及農(nóng)歷九月十五朱熹誕辰日,尤溪縣民眾都在朱熹誕生地——南溪書院文公祠舉行祭祀大典,以緬懷這位先賢圣哲。
祭朱熹典是尤溪縣祭祀朱熹的大型廟堂活動,是集樂、歌、舞、禮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形式,祭品有:面點、果品、牲禮等。祭典開始時,各司禮職員按部就班,主祭宣布序儀開始后,升炮三通,樂隊高奏祭樂,祭首率眾人向朱熹行三獻(xiàn)禮(初獻(xiàn)、亞獻(xiàn)、終獻(xiàn)),祭祀活動頗具古風(fēng)。
祭朱熹典沿用古制,通過祭祀內(nèi)容和祭祀形式向世人展現(xiàn)神圣而肅穆的儀典,F(xiàn)在祭典已從明弘治四年(1491)開始的“三祭”簡化為每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五朱熹誕辰日的一祭。
近年來,尤溪縣集資修繕南溪書院古建筑群開山書院,加大朱子文化的研究和傳承的力度,繼承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弘揚(yáng)朱子文化。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稱紫陽,江西婺源人,生于福建尤溪。父朱松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任尤溪縣尉,任滿寄居于該縣水南鄭安道館舍。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朱熹自幼聰敏好學(xué),7歲,隨父母遷居建州(今福建建甌)。14歲時,遵照其父臨終囑咐,投奔崇安縣友人胡憲、劉勉之。胡、劉視朱熹如子侄,安排生活,熱情教誨。劉勉之還將女兒嫁給朱熹。 紹興十八年(1148年),朱熹登...... 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