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漁鼓(第二批省級)
說唱形態(tài)。鄱陽漁鼓的說唱形態(tài)分坐唱和走唱兩種。“二下響”漁鼓為“坐唱”形式;“三下響”漁鼓,因其保留了舊時沿門乞討的形態(tài),所以既可“走唱”也可“坐唱”。無論坐唱與走唱,都不受時間與場地的限制,說唱時主要靠面部和眼神的表情,說表時可用右手適當比劃,以表達人物的感情和內(nèi)容的需要。新編漁鼓則對傳統(tǒng)表現(xiàn)形態(tài)有所突破,加上了樂隊伴奏,說唱者由一人增至數(shù)人,可載歌載舞,漁鼓筒由樂器轉變成道具。
說唱道具。鄱陽漁鼓的道具主要有:漁鼓筒、簡板和小鈸。
操作姿式及演奏技巧:說唱者左臂抱漁鼓筒,鼓面朝下,手心握簡板擊奏;右手四個指頭并擊鼓面。拍擊技巧有點擊、輕擊、重擊、連擊等。簡板專為擊節(jié)之用,可單擊,也可與漁鼓同擊,還可搖擊。搖擊是簡板的特殊演奏技巧,即在放韻拖腔或喧染氣氛時用之。搖擊時,握板姿式或由平握改為豎握,即左手提高,板的兩頭為上下方向,將簡板連速搖擊,使簡板的兩端連速輪換發(fā)出一連串“咯咯……”之聲,相當于戲曲中的“司邊”,以達到哄托氣氛,喧染環(huán)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