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壺歷史悠久,鑄壺和青銅器一樣源遠流長。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中國青銅器時代,被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的瑰寶”。淇縣鑄壺文化豐富,民間鑄造遍布鄉(xiāng)野,溫坡遺址、王莊遺址、宋爻遺址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都有大量的燒結器具,說明我們的祖先已從陶器文明走向鑄鐵和青銅文明。
云夢山位于河南省鶴壁市淇縣境內(nèi),是王禪(鬼谷子)聚眾講學的地方,為中原歷史文化名山。在云夢山一代分布眾多古代鑄、鍛遺址,尤以“王禪居”鑄造歷史悠久,技藝精湛,品種繁多。王禪居鑄鐵壺以朝歌云夢山蘊藏的鐵礦石為始原料,用傳統(tǒng)篩選提取其精華,取先古傳統(tǒng)工藝純手工打造而成,因以鬼谷子王禪傳道受教之故居而取名。
淇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稱朝歌,為殷末四代帝都,紂王朝衛(wèi)國400多年國都,鑄造遺址較多,文化遍地,歷史上鑄鐵器皿主要以鐵器皿為主。因為社會等級森嚴,士大夫以下階層生活器皿以鑄鐵為主,而社會上層才能享受青銅器用品。王禪居鑄造主要以壺、瓶、罐、酒具等生活用品為主,同時注重鑄造器型變化和器皿修飾,其紋飾主要有乳釘、歷史文物、故事浮雕、甲紋、印紋、吉祥圖案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一代鑄造鐵壺傳承人在繼承祖輩鑄造技藝基礎上,改革創(chuàng)新,致力于鑄造鏤空、淺浮雕技藝的研制和開發(fā),尤其是對鑄造原材料的比兌,成為陳氏鑄造家傳秘方。把王禪居鑄造器皿作為高檔藝術品、收藏品、實用品進行研制開發(fā)。同時到高等院校深造學習,到外地鑄造企業(yè)考察交流,提高審美和藝術水平,并成功注冊“王禪居”商標,注重知識產(chǎn)權保護和人才培訓教育,廣受好評。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器具的運用決定著茶湯的好壞,影響著茶葉的品飲口感。使用鐵壺煮過的水含有二價鐵離子,會出現(xiàn)山泉水效應,可有效提升口感,適合沖煮各式茶飲。“王禪居”鑄鐵水壺選用優(yōu)質(zhì)生鐵和對人體有益的各種貴重金屬原料,經(jīng)過繪制圖紙、雕刻蠟型、組合蠟磨、沾漿、制殼、溶解、脫蠟、烘干焙燒、殼腔成型、澆鑄去殼、切洗、打磨、噴砂、防銹、著色、包裝等30多道工序,造型優(yōu)美,制作精巧,端莊典雅,穩(wěn)重大氣,具有硬中帶柔之美,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收藏價值研究保護價值。
王禪居鑄鐵壺取古朝歌雕塑、繪畫、書法等文化之精華,使每把茶壺不僅成為頤養(yǎng)人生健康用品,更成為品悟茶道,參悟三千年厚重朝歌文化之大器。
2015年10月,王禪居鑄鐵茶壺制作技藝入選第四批淇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單。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