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石人橋燈(第三批省級)
石人鄉(xiāng)全鄉(xiāng)十個村,村村都有橋燈會組織,并選有龍頭手,由長者牢頭,以老帶新,代代相傳。每個村里的橋燈會,少則數(shù)十橋,多則數(shù)百橋。
橋燈古以祭社稷、敬佛道為主,今以慶元宵、慶豐收、慶太平盛世為主題,但仍然延續(xù)古代祭典禮儀,與“廟會”文化融為一體。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二至十五日為橋燈會期,燈會時,數(shù)十班橋燈像一條條巨型火龍,向道教圣地石人殿匯集,龍頭咬著龍尾,龍尾接著龍頭,浩浩蕩蕩,一望數(shù)里,如蛟龍出海,似銀河落地,處處是燈海燈山,火樹銀花。
石人橋燈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組成。
龍頭有鴨龍和蝦龍之分。龍頭體型高大、威武雄壯。龍頭由竹篾扎成,外飾彩燈,高約三米,長五米,可同時點二十四支蠟燭,象征二十四個節(jié)氣。
龍身俗稱“子孫燈”,由數(shù)百塊木板連接而成,每塊木板長二米,寬二十厘米,板上托著兩支可點蠟燭的花燈,燈飾有人物、魚龍、鳥獸、山水等各樣圖案、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
龍尾形似橫臥的S,飾有鱗片、龍爪、尾翼略翹,玩耍時,左右搖擺,上下擺動,宛如鯉魚跳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