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傳說-盂縣
《史記》載,公元前597年,晉景公聽信權臣屠岸賈讒言,致使趙氏家族300余口滿門抄斬,義士程嬰和公孫杵臼將趙盾之孫趙武救出,策馬逃入千里之外的深山(今盂縣藏山)藏匿15年之久。當?shù)匕傩諡楸V伊贾,送水送飯,程嬰帶著趙氏孤兒習文練武,把一個嬰兒撫養(yǎng)成英俊少年,直至趙家冤屈得以昭雪。
藏山,以藏匿趙氏孤兒而得名。藏山景區(qū)的藏孤洞、報恩祠、育孤園等景點及附近的大圍、荒鞍嶺、寶劍溝、落箭山等村名、山名都是當年程嬰攜孤遠逃追殺、救孤育孤的證據(jù)。趙氏孤兒的故事逐漸被后人傳成神話,把趙武祀奉為“藏山大王”,以盂縣藏山為中心及周邊的河北省、太原市等地現(xiàn)存供奉趙武的大王廟134處,其中,盂縣108處,盂縣和陽曲縣的大王廟均為國保文物。2004年元月龔書鐸等國內(nèi)百余位資深史學家出席了在京召開的“弘揚民族精神·趙氏孤兒與藏山文化研討會”,再次定位藏山為趙氏孤兒藏匿地。后被山西省旅游局認定為“三晉歷史文化名山”。
這段悲壯故事最早見于《左傳》、《史記》,后《東周列國志》、《大元大一統(tǒng)志》、《太原志》、《大明一統(tǒng)志》、《山西通志》均有記載。鐘靈毓秀的藏山和純樸善良的當?shù)厝藗儤嫵闪肆ΡZw家忠良之后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更造就了國之棟梁和趙氏根祖。可以說,沒有藏山藏孤育孤,就沒有“三家分晉”、“晉陽古城”、“七國爭雄”、“趙宋王朝”,中國的歷史就得改寫,因此,藏山藏孤為中國的歷史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趙氏孤兒》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成為作家創(chuàng)作的素材,廣為傳播。元代劇作家紀君祥最早把它改編成戲劇作品《趙氏孤兒》,成為中國十大悲劇之首。十八世紀法國作家伏爾泰將其譯成話劇《中國孤兒》在歐洲上演,引起轟動,是我國最早走出國門的古典戲劇作品。藏山藏孤形成的忠義文化不僅是盂縣,更是山西和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一本生動的教科書。2006年,“趙氏孤兒傳說”被公布為“山西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