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斗虎”是一種模擬動物形體、習性的傳統(tǒng)舞蹈,流行于盂縣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qū),其中,尤以秀水鎮(zhèn)南白村的“牛斗虎”最具代表性。相傳這種民間舞蹈起源于當?shù)亓鱾鞯囊?間傳說。牛斗虎以;幎窞閮(nèi)容,形象地刻畫了老虎的兇猛威武,又頌揚了老牛忠厚倔犟,不畏- ,英勇保護小主人的獻身精神。整個舞蹈由2人扮演牛,2人扮演虎,1人扮演人熊,另外還有樂手5人。牛皮與虎皮均以布制成,披于演員身上表演。伴奏由大鼓、大鑼……[詳細] |
![]() | 盂縣民歌,也叫小曲、小調(diào)調(diào),是一種反映盂縣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表演藝術形式。盂縣民歌在全縣均有分布,按流派可分為西部、北部、東部和中部民歌。西部主要流傳區(qū)域在東梁、西潘等地;北部為上社、梁家寨、下社等地;東部在牛村、仙人、北下莊等;中部為路家村、南婁、孫家莊等村鎮(zhèn),其中,又以西部、北部和東部流傳最廣,這些地區(qū)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而娛樂活動較少,唱小曲便成為當?shù)孛癖娚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盂縣民歌的旋……[詳細] |
![]() | 盂縣河燈節(jié)是一種起源于河神崇拜的古老民俗祭祀活動,主要流傳于盂縣沿滹沱河流域的上游莊里與下游大崔家莊兩個鄉(xiāng)鎮(zhèn)的10多個村莊,以梁家寨鄉(xiāng)大崔家莊村的河燈節(jié)最為典型。盂縣河燈節(jié)歷史悠久,據(jù)《崔氏族譜》記載,崔氏先人崔佰容從山西大同懷仁于南宋末年(1725年)遷來滹沱河邊定居。由于河水經(jīng)常泛濫,水禍無窮,民眾為求人身平安和莊稼豐收,遂在河邊修建了河神廟,祭求河神,祈望佑護,廟幾經(jīng)沖刷終未保留下來,而祭拜……[詳細] |
![]() | 趙氏孤兒傳說-盂縣《史記》載,公元前597年,晉景公聽信權臣屠岸賈讒言,致使趙氏家族300余口滿門抄斬,義士程嬰和公孫杵臼將趙盾之孫趙武救出,策馬逃入千里之外的深山(今盂縣藏山)藏匿15年之久。當?shù)匕傩諡楸V伊贾螅退惋,程嬰帶著趙氏孤兒習文練武,把一個嬰兒撫養(yǎng)成英俊少年,直至趙家冤屈得以昭雪。藏山,以藏匿趙氏孤兒而得名。藏山景區(qū)的藏孤洞、報恩祠、育孤園等景點及附近的大圍、荒鞍嶺、寶劍溝、落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