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鼓吹樂在河北冀東南鼓吹樂中最具代表性,是河北省最有影響的民間器樂曲種之一。傳說隋末起義軍領袖竇建德在永年建都稱王時,軍中和民間就已有吹打樂。明中葉以后,鼓吹樂日漸成熟、繁盛。清光緒年間編制的《永年縣志(風俗志)》中記載,民間婚葬祭禮時大量使用,代代相傳不替。20世紀70年代前,在城鄉(xiāng)群眾文化活動中,鼓吹樂這種藝術仍然十分興旺。
永年鼓吹樂演奏方式多樣,主要有吹奏樂、打擊樂和咔戲三種。它曲目豐富,包括雜牌曲、套曲和吹咔曲三種,現有曲目二百余首,曲牌五十余種,很多曲目為永年所獨有。其演奏風格粗獷熱烈,歡快活潑,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常見曲目有《一枝花》、《太行情》、《小放驢》、《大登殿》、《抬花轎》、《大放驢》等。
永年鼓吹樂主要以家族方式傳承,在長期的傳習過程中,逐漸形成五大家族流派。永年鼓吹樂是河北省極具特色的地方民間藝術形式,是研究學習我國民間音樂的珍貴資料,其傳統(tǒng)演奏方式、演奏技巧及演奏風格對我國當代民族吹奏表演藝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有很大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