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金銀飾藝歷史悠久,上可追溯到五代吳越國。據(jù)史料記載,吳越歸宋時,貢奉之物中金銀器皿頗多。近年從西湖雷峰塔地宮出土的吳越時期的鎏金純銀佛像,便是最好的佐證。南宋皇室遷都杭州,大批為皇室服務的能工巧匠紛紛南下,使杭州的金銀珠寶首飾技藝集南北大成。清末民初,杭州經(jīng)濟繁榮,商賈云集杭城,金銀作坊有了發(fā)展,1865年上海方某來杭,在珠寶巷開設信源銀樓,后乾源、義源也相繼開設,地處信源兩側。此時珠寶巷已成為杭州金銀飾品交易中心,據(jù)民間三十五年《浙江工商年鑒》載,當時有大小銀樓49家,清泰街就有19家之多,以信源實力最雄厚。后來由胡雪巖侄兒胡止祥繼盤,由于經(jīng)營有方,講信譽,技藝精,使“信源”品牌家喻戶曉。1972年,組建杭州金銀飾品廠,重樹“信源”品牌,產品造型優(yōu)美,手工技藝精良,多次在全國同行業(yè)評比中獲獎。信源老藝人有俞守康、許鎬生、盧連成、陳仁山等。信源金銀首飾有戒指、耳插、掛件、手鐲、手鏈、胸針、領夾、袖鈕等八大類?钍竭_數(shù)百種。足金類首飾重點工序有:出初胚,鍛打、理細、上槽板、窩拱、修剪、繞簧、剪粒、套聯(lián)、焊接、制鉤、連接、成型、刻鑿、制環(huán)、套裝等。K金首飾工序有:按寶石形做置口,搭花造型,銼制修整,拋鍍后嵌寶等。手工刻花工藝,分二類,一類是根據(jù)設計畫稿,由鋼刻師傅在鋼坯上刻鑿圖案,供鑲嵌制作工壓花片作產品造型。另一類主要是足金鎖片(掛件)直接在金片上刻花。杭州金銀飾藝基本特征可概括為堅實、耐用、精致、美觀八字。作品設計新穎,工藝精湛,渾然天成,不留加工痕跡,通體光亮,精致入微。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杭州金銀飾藝幾經(jīng)興衰,前輩藝人大多謝世,后繼乏人,如不搶救保護,實有瀕臨失傳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