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兒頭村吹歌
蠡縣悟兒頭吹歌班始傳于清代本村廣郁寺住持太然法師,源于佛教音樂。太然法師,法號進安,清同治元年(1862)出家廣郁寺,光緒二十六年(1900)任住持,擅長音樂、精通樂器,能演奏百余個曲牌。1912年寺院被毀,眾僧遣散,太然法師云游四方,數(shù)年后年事已高,重歸故寺,在殘破的寺院中安身,做些佛事以謀生計。1928年,悟兒頭村康景云、康永元、康樹勛及南沙口村的趙躍林、趙鳳鳴、趙建章拜于太然門下做了俗家弟子,學習音樂,太然以工尺譜傳授技藝,授之以管、弦和打擊樂器的演奏技巧,經(jīng)過吹歌班幾代傳人,不斷發(fā)展壯大。吹歌班使用的樂器有:大管、小管、笙、海笛、二胡、四弦琴、喇嘛等,打擊樂有鼓、鈸、鑼、镲等,演奏的曲牌有\(zhòng)[掛金鎖\]、\[浪淘沙\]、\[五方佛\]、\[抱妝臺\]、\[一枝花\]、\[寒冬衫\]、\[豆葉黃\]、\[杜橋贊\]、\[小二番\]、\[扯不斷\]等百余首。悟兒頭吹歌第三代傳人康法僧、康五強等將吹歌技藝進一步光大傳揚,韻律獨具一格,在衡水、河間、高陽一帶有很大名氣。1990年3月,代表蠡縣參加保定地區(qū)民族樂器表演獲獎。4月代表保定地區(qū)在唐山市為省領(lǐng)導(dǎo)演出,5月參加省吹歌比賽獲三等獎,康法僧、康五強被吸收為河北省吹歌曲協(xié)會會員。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