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高蹺歷史悠久,在《列子·說符》中即有記載。
高蹺的角色一般為12個,但也有雙扮、多扮的。有些高蹺隊伍還增加了漁、樵、耕、讀,以及傻柱子、小媳婦、丑公子、小寡婦、丑婆及《白蛇傳》、《西游記》中人物。高蹺有文、武之分。文高蹺有一些簡單的技藝表演,但著重于身段扭逗、隊形和歌唱,每個角色均有各自固定的步法、造型和唱段。武高蹺除身段、歌唱外,主要著重跳躍、翻騰及在方桌、“獨木橋”上做技巧動作。高蹺舞步分慢步:三進一退、拉腿劃圈、雙膝隨步微顫。中速步、套環(huán)步:高抬、抄腳、別腿、左右交錯。剪子:身體形成三道彎,雙膝微顫顫?觳阶撸核椴、抖肩、跳躍,歡快活潑,又稱跑蹺或逗蹺。技巧有單腿跳、雙腿跳、蹲襠、背腿(亦稱蘇秦背劍)、蝎子爬、下腰、走天橋、金雞獨立、跳高臺、跑坡、蹲黃瓜架、鐵板橋、老鷹展翅、老漢推車、紡車輪、疊羅漢、騎象及翻跟頭等。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