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頂技,連云港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項目。
頂技是雜技行當(dāng)中的一個分支,是用頭、腦門、鼻尖、下巴、手腳等身體部位頂東西表演的技藝。頂技最早出現(xiàn)在殷商時期,當(dāng)時人們表演以“頂功”為主的形體技巧,它對表演要有過硬的腰功、倒立和跟頭等基本功,并一直傳沿至今。連云港孔望山漢代佛教雕像中就有疊羅漢的石刻畫面,表現(xiàn)了頂功技藝。唐朝的雜技教坊中,通常將頂技視為基本功,需要時時練習(xí),不可中輟。據(jù)《類說·教坊記》描寫,當(dāng)時有名的擊鼓藝人,一邊打鼓,一邊頭頂一只注滿水的碗,“曲終而水不傾動,從推真能定頭頂”。明代以后,頂技成為民間社火、廟會、迎神賽會、孟蘭盆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項目,而且所頂之物以從最初的盆、碗、碟等小物件變成了壇、罐、瓷缸,甚至人等,皆能頂耍。《南都繁會圖》中還畫有頂技藝人頂著孩子表演金雞獨立的精彩場面。到了清代,走龍會中有著頂中幛的一項技藝,令人嘆為觀眾止。連云港灌南縣的頂技起源于晚清時期,相傳是云游僧人傳授予灌南縣的傳承人朱寶兵的祖先,雖經(jīng)戰(zhàn)亂,卻代代相傳,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已經(jīng)傳承到第五代。灌南的頂技流派紛呈,特點鮮明。朱氏家庭擅用下巴、牙齒等小的部位,頂比特殊物件。比如用牙齒咬舉4輛自行車;用下巴頂舉起3張八仙桌、23打120斤左右的長凳;用腳頂缸和四個人;還能夠用下巴頂?shù)静、餐巾紙等輕質(zhì)物件。2010年6月10日,中國世界記錄協(xié)會給朱寶兵頒發(fā)了“世界上用下巴頂起最重八仙桌的人”。封氏家族擅長用嘴功和手腳頂重物,封小菊可以用雙腳頂一只大缸,上面承載4個人,也正在申報我國吉尼斯大全。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