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絲琺瑯畫,南通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
景泰藍掐絲琺瑯工藝盛行明代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多用藍色,因此命名為景泰琺瑯或是景泰瑯,后來又因多用寶石藍、孔雀藍色釉作為底襯色,而且“瑯”的發(fā)音近似“藍”,最后演變成“景泰藍”這個名字。后來這個名字廣泛的包括所有的銅胎掐絲琺瑯。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并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復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景泰藍藝人的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景泰藍行業(yè)認真繼承和吸引了傳統景泰藍造型穩(wěn)重豐富、圖案飽滿、色彩鮮明、絲工精細的長處,恢復了爐、鼎、壺、立體獸、蠟臺,以及過去認為最美而又最難做的六瓣瓶、梅瓶、海棠瓶等傳統產品的生產。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