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河蚌舞,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tǒng)舞蹈類項目。
寶應蚌舞俗稱“歪歪精”舞,獨具水鄉(xiāng)特色,是一種用竹子、彩紙扎成蚌殼形狀為道具,由演員扮演角色,通過跑、滾、翻等動作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一種民間舞蹈。20世紀80年代,“蚌舞”被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卷》中,并稱“蘇州太倉縣的‘蚌殼燈’和揚州寶應縣的‘蚌舞’在蘇南、蘇北較有代表性!薄鞍鑫琛惫卜制咝」(jié),包括蚌仙出場;祖孫二人出場;尋找捕物;圍繞“擒蚌”展開一系列趣斗;蚌仙被老漁翁和小漁童擒獲;蚌仙與小漁童相伴成趣;大團圓!鞍鑫琛背S玫臉菲饔写箬尅⑩、小鑼和堂鼓。寶應蚌舞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水鄉(xiāng)地區(qū)最為普及的民間文化形式之一。它傳達了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理念,是記錄民眾生活的“活化石”。
(暫無圖片,歡迎提供。)